漫步在阿克陶的大道上,吳娥當然預感到爸媽會著急。“手機探親”的時間早就到了,而女兒手機一直打不通,媽媽肯定會發瘋。離家的時候,媽媽就反複叮囑,手機一定要保持暢通。這是媽媽同意吳娥支教援疆提出的第一個條件。
吳娥要遠離,媽媽隻能通過手機把女兒抓在手上。但從某種程度上,就是媽媽把吳娥抓得太緊,吳娥才決定離鄉遠去。
吳娥是獨生女。吳娥在河南上大學的時候,媽媽就教導說,不準在大學談戀愛,尤其不準跟北方的男孩子談戀愛,而且畢業後要回江西工作。吳娥填報河南的大學,其實就是受不了媽媽的管控。但去了河南,吳娥才感受到親人的溫暖。那一年國慶假期,同學們都回家或旅遊去了,剛剛進大學校門的吳娥一個人守著一個宿舍,孤單得無比想家。
但“手機探親”的時候,吳娥強忍著內心的煎熬,沒事一樣對爸媽說,我很好,不用擔心。丟下電話,吳娥就哭得一塌糊塗。後來,吳娥認識了一個北方的男孩,偷偷談了幾年,畢業時就分手回到了南方,聽從爸媽的指導,考進了一家幼兒園。工作幾年後,媽媽又著急催婚。但是,吳娥一直沒有遇到自己喜歡的對象,這婚事就像一場未知結局的馬拉鬆,把爸媽的心拖成像一匹可憐的老馬。
後來,爸爸為吳娥介紹了一位文青,叫柯克紙,是一個文化單位的臨聘人員。媽媽開始不同意。自從吳娥回到小城工作,媽媽加上了小城所有的婚介抖音號,天天從抖音裏聽婚介信息。媽媽發現,相親信息顯示,男女的年齡段越來越大,媽媽從中分析出小城婚事的困難局麵,於是更加著急地催吳娥前往相親。
吳娥不勝其煩,說,你們當初不是叫我專心讀書、專心備考、專心工作嗎?怎麽如今又反過來催我了呢?媽媽說,此一時彼一時,在什麽時候說什麽事,到了婚嫁年齡不談婚戀,就是不務正業,你看,這婚介所裏的信息,八零後都還有一大堆,你想落進他們的隊伍中去嗎?你如今考上工作了,你們年輕人說的,這是上了岸,上了岸就得講岸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