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疆風光好,點亮滬上燈”的浪漫故事——題記。
新中國成立後有兩個了不起的十萬,一個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新疆解放後,十萬官兵就地轉業,鑄劍為犁,屯墾戍邊,擔負起建設祖國邊疆的神聖使命。
另一個了不起的十萬,就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上海十萬知青離開繁華熱鬧的黃浦江,奔赴遙遠的新疆,用青春和熱血建設祖國的邊陲。
上海知青身上有一股貴氣,和荒涼戈壁不同的貴氣,在農場時候那些上海知青的孩子暗暗叫他們本地人小土塊,聽起來讓人不爽。
可是十歲的宋向上心中服氣,因為他父親宋建國就是上海人,64年來新疆喀什地區支援建設的知青,後來娶了母親迪麗紮爾.奎尼,在維吾爾族的村子紅柳灣定居下來。
他是半個上海人,聽父親說過好多上海的事,大上海有外灘碼頭、叮咚作響的無軌電車、糧食滿倉的米店,還有貼在小火車上的球賽廣告、好萊塢女星的巨幅力士香皂廣告、各種各樣的職業學校和千百家大大小小的企業。
而他們這裏呢,隻有荒涼的戈壁和一望無垠的荒漠,零星散布的村莊都是靠著塔裏木河綿延數百公裏的河道生存。
人們在這裏開墾戈壁,種植農作物,戰天鬥地地生存。
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隻是生活不同而已。
宋向上知道不爽是因為比不過人家而羨慕,正因為自己沒有才嫉妒人家。
土炕窸窸窣窣地響,宋向上睡醒,煤油燈亮起,父親酒醉後鼾聲如雷,弟弟睡得小臉紅紅的。
時間剛到淩晨四點,他看到母親迪麗紮爾麻利地起床,打了個哈欠也忙跟著穿衣。
小心替弟弟掖好被子,母親已經收拾妥當,宋向上跟著迪麗紮爾走出地窩子。
夜色如墨,殘月高懸,喀什的夜冰涼如水,即便已經四月多,依舊在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