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上沒有國家的概念,盡管“鄭和”號對人性保持得非常不錯,但一直持續到登陸後十九年,群體間並沒有形成分歧較大的派別。這與啟航之初的船員有很大關係,最初的160人是21世紀的科學界最精英的年輕一代,他們保持著旺盛的精力與對外太空最美好的夢想。
A先生是一個擅長表達自己的人,也是一個單純的人,他並沒有喋喋不休地詢問這顆星球上發生的事,他們喝著咖啡,暢聊著曆史與A先生不為人知的秘史。
悠揚的小提琴聲中,A先生表現得像個藝術家,他很投入地沉浸在自己的演奏中。舒緩的音樂讓氛圍緩和下來,當接觸一段時間後,李素素驚訝地發現這位被掛在牆上三百年的偉大科學家竟然有一顆孩童般的心。他善於傾聽和理解,他也不喜歡遮掩,偶爾提一些小問題竟然也讓人頗感舒適,尤其是在對自己的態度上,竟然有一絲俏皮,恍惚間竟然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吸引力。
李素素猛然想起,是自己的刻板印象太深刻了,A先生從來就不是一個以嚴肅著稱的科學家,他**不羈不顧世俗的眼光是出了名的。
“原來即便是事實也會在刻意塑造的印象麵前變得微不足道。”一曲畢,李素素喃喃自語道。
“年輕的時候,我是一個執意的而又有自知之明的人,我的那一點零散的有關知識是主要靠自學得來的,熱衷於深入理解,但是很少去背誦,加以記憶力又不強,所以我覺得上大學學習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A先生樂得談自己的私事,他直白的坦露心聲讓兩人間頓時沒有了時間與距離上的跨度,從來都聽說天才也是普通人,這麽看來也確實是沒錯。
“我也是,非常討厭課堂上的背誦。”李素素感覺自己很久沒有笑得這麽輕鬆了。
“沒想到已經是量子時代了,教學卻仍然以背誦為主。”A先生聳了聳肩表示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