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問,今年水稻村子試種粳米,比之秈米收獲晚,黃麻套種亦如秈米般,待水稻分蘖時再移栽麻秧。
如此可使水稻增產,又不阻礙水稻生長,兩相得宜。
去歲秋收,所出秈米比之尋常高出二成。一者用肥準確,二者套種之利。
隻秈米便有所增,況又多得黃麻一茬,村子搓麻繩、編麻袋都忙不過來了。”
裏長按照憨憨教的來說,別人家問一句就隻答一句,上位者喜歡聽增收的內容。
“嗬嗬嗬!”朱元璋笑了,黃麻多,都變麻袋了。
“好,多收好。今年送來麥穗,咱隻知道小麥多收兩鬥,未曾想秈米更甚。喝酒!”
朱元璋果然願意聽這種事情,他知道一般種地在專門種麻的地裏種苧麻,旁邊種點黃麻。
苧麻用來做衣服穿,黃麻不行,隻能編麻袋。
朝廷下的令,包括桑樹,養蠶,不種額外交絹和麻,下丘村就不養蠶了,也不服勞役。
套種之後,空出來的麻田改成了棉花田,棉花一樣增產增收。
裏長跟著喝一盅酒,等待陛下繼續問。
朱元璋卻轉頭問一個村老:“村老平日裏可是勞作?”
朱聞天在裏長旁邊小聲說個字‘吃’。
裏長反應過來,陛下給自己吃飯的時間,快吃兩口菜。
被問的村老剛才正好咽下湯,瞬間露出笑容:“好叫陛下知道,我們年歲大的不忙了,幫著搓搓繩子。
要麽是在村子裏溜達著看看各處的地和牲畜、家禽,找輕閑的事情做。
一點活兒不幹,身子骨難受,勞累一輩子,人啊就閑不下來。”
“是這麽個理兒!”朱元璋認同,又看另一個村老:“咱下丘村的牛長得可好?”
他自己不怎麽吃,他又不是專門來吃飯的。
“牛啊?”這個村老想一想後回:“村子裏大小的牛加起來二百一十頭,有十一頭帶崽子,不生大病,有個小毛病隨手就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