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嘭嘭’一陣火銃聲響過,火銃的子彈射程反饋回來,增加一大截。
同時射速跟著增加,火銃手開始使用定裝彈,咬開一個紙包直接倒,無須考慮多少的問題。
正常來說在洪武之後的年代,大明采用小勺,拿它來當量具。
此刻直接更進一步,紙包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潮,一個兜子裝一堆。
“僅僅是一個木片?”兵部尚書劉貞拿過一個木馬子打量,這個屬於一次性消耗品。
他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多個木片怎麽就遠那麽多。
另一個兵部尚書吳琳同樣拿起個木片瞅:“如此簡單的東西,為何沒人能想到?”
朱元璋眯著眼睛,開心不已,他也是第一次看到效果,紙上畫得再好,說得再詳細,他都不確信。
汪廣洋跟著拿一片:“照這般,之前鑄造的火銃不必換回來熔了,節省人力物力。”
一時間木馬子人手一個,工部尚書安然擺弄兩下:“乃國之重器,好東西。”
“另有一種箭放在銃中發射,可達三百步遠,正命工匠打造。”
朱元璋又提一個東西,他兒子朱棣時有的銃箭,當皇帝的時候,現在沒出去就藩呢,虛歲十二歲。
曆史上要再等九年,跑到北平去鎮守,跟北元的乃兒不花打。
現在不知道他還需要跟乃兒不花打不,明年徐達帶著新的武器去打北元餘孽,結局……
大家一聽三百步,琢磨下,敵人的弓箭顯然不夠,在馬上打,多挨一輪,用步兵打,多挨兩輪。
若是混戰,前麵的糾纏在一起,雙方對敵後陣進行阻斷射擊,北元更吃虧。
眾人帶著想法,開始忙碌太子朱標的婚事。
之前一大堆流程都走完了,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告廟、醮戒。
這些下丘村的人都沒參加,參加的話收割就耽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