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獨治大明

第一百六十章 陳案不公,舊人當誅

史書執筆者筆下的官員就像老鴇嘴裏的姑娘般,仿佛每個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賢臣,但真實又是那般的不堪。

成化十九年,即便是手握史筆的文臣亦是隻能留下淡墨的一筆,此次事件的前因後果暴露了整個集團的醜陋麵目。

一直以來,文臣在外交之上,一直渲染著共享太平盛世的理念。麵對蒙古的時候,總是選擇一昧的防守戰略。

即便時任兵部尚書的餘子俊,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求和派,至於英國公張懋等武勳早已經被奢靡的生活磨滅了血性。

所幸,成化帝朱見深並不是一個懦弱的人,對內采用傳奉官製度跟文官集團叫板,對外則敢於采取強硬的軍事行動。

王越和汪直這個組合的出現,更是給主和派一個響亮的耳光。

他們兩人壓根不相信主和派所講述狼來了的故事,直接率領騎軍直搗蒙庭,將那些被文官所神化的蒙軍打得滿地找牙。

自威寧海大捷後,直接是戳穿他們狼來了的故事謊言,朝廷的主和派簡直將王越和汪直視為眼中釘。

成化十八年六月,韃靼入寇延綏等處,王越與汪直調兵援助,為城牆濠溝所困,遭遇大敗,史稱“自是無敢複輕犯邊者,延綏軍民頗得息肩雲”,憲宗增王越歲祿五十石。

不管這兩人殺了多少韃子,又保守了多少邊民,但在文臣看來兩人就是擾亂共享太平之福的罪魁禍首。

曆朝曆代的主和派都是如此,這打仗雖然不及於人,但論到要玩陰謀詭計的話,自然是手到擒來。

特別王越和汪直所掌控的大同,簡直是切斷了山西到蒙古的走私路線,這無形中不知是得罪了多少人。

正是如此,即便文官集團內部的矛盾不斷,但一場針對兩人的陰謀已經悄然展開。

他們采用逐個擊破的方式,以萬安為首的文臣向憲宗建言:將王越調到延綏擔任總兵,美其美曰:換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