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獨治大明

第一百五十六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

憲宗純皇帝的茂陵安排在最前麵祭祀,接著是英宗睿皇帝的裕陵,最後才是太宗文皇帝的長陵。

此次祭祀長陵同樣是一條艱難的登山路線,最終由寶城入口進方城,方城之上同樣建明樓,而樓內樹聖號碑,上刻:太宗文皇帝之陵。

以朱棣的文治武功,當配以太宗。

跟後麵喜歡跟文官集團空談聖人治國之道的帝王不同,朱棣或許亦有犯下過錯,但無疑算是一個實幹的帝王。

麵對蒙古的犯疆和挑釁,先後五次進入漠北草原,打擊了韃靼、瓦剌和兀良哈,這便是曆史上的“五征三犁”。

麵對安南胡朝不斷吞食西南邊疆,為了維護大明在中南半島宗主國的權威,主動出兵滅掉胡朝,在安南設交趾布政司。

麵對充滿未知的海洋和東南亞的局勢,朱棣摒棄了閉關鎖國的保守思想,而是選擇斥資造寶船下南洋。

永樂時期打破曆朝皇帝的墨守成規,主動出擊於中南半島和揚帆南洋,可謂是四海鹹賓,氣象恢宏,創造華夏在亞洲秩序的新高峰。

憑此等功績,朱棣無疑是大明皇帝最好的表彰,是當之無愧的大明太宗皇帝。

隻是可惜,後繼者受儒家的思想影響太深,都是選擇跟士大夫共享太平之福。嘉靖不肯繼嗣大宗,為了扶正自己的生父為大宗嗣,竟然將太宗皇帝生生改為了成祖。

朱祐樘看著眼前的“太宗文皇帝”碑文,卻是慶幸自己回到了這裏,成為這個帝國的掌舵者,而他將效仿太宗令四海來朝、揚中華國威。

按規製,祭品大山牛三頭、豬五頭,兔六隻、小山牛兩頭、北羊二頭、鹿一頭,另外則是香燭衣錦。

祭文早已經準備妥當,由隨行的翰林院學士張升進行誦讀。

身穿青服的朱祐樘在完成祭祀後,對隨行的十三位太監道:“此乃文治武功的太宗皇帝,你們都好好叩個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