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碼頭不遠的一間民舍中,這裏住著足足十幾號人。
自從上次將計就計潛伏進入揚州府境內後,王越結合早前偵破楚王走私的案子,選擇尋找葉富貴所說的那個大型私鹽鹽場。
在大明現行的鹽法中,鹽政主要出了兩大問題:大明鹽場的產量出現下滑,大明鹽引的銷售價格繼續下行。
若是懂一些經濟學原理的人都明白:某個產品一旦出現量價齊跌的情況,那麽收入自然會相應減少。
麵對這一種症結,大明主管鹽政的官員並沒有提出及時遏製的方案,反而鼓動大明朝廷發放更多的鹽引。
這樣做的妙處主要有兩個:一是朝廷的鹽稅收入並沒有明顯減少,故而不會引起朝廷的警惕。二則造成“引多鹽少”,這樣持引者隻能前來“拚關係”而他們鹽官便有了更大的權力尋租空間。
王越的目標十分的明確,那就是找出這間在揚州府境內最大的私鹽鹽場,以此為自己整頓兩淮鹽政的突破口。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不惜將自己的孫子王煜丟到碼頭做苦力下,終於在這個新春佳節之時,王煜和胡軍順理成章地被那些私鹽的勢力臨時雇傭工。
“欽差大人,咱們此次不會弄錯了吧?”錦衣衛總旗張采想到早前的幾起烏龍事件,不由得擔憂地道。
王越自然有這方麵的擔憂,但第六感告訴他此次確確實實是找對了地方,便很肯定地點頭道:“應該是這裏了!若他們不是做見不得光的事情,誰要在半夜三更偷偷摸摸卸貨呢?”
“欽差大人所言極是,那卑職和兄弟們今晚該怎麽做呢?”張采相信王越的判斷,便認真地詢問道。
王煜和胡軍深知此次行動非同小可,亦是扭頭望向王越。
王越知道是時候收網了,當即便進行布置道:“張采,今晚你帶你的人潛伏在碼頭周圍!若是他們來的人少,你們便直接實施抓捕,然後再想辦法審出私鹽鹽場的具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