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暖閣,檀香從銅爐中嫋嫋而起。
朱祐樘看著湖廣巡按薑洪的奏疏,不知道為何有這麽一個大膽的想法。
隻是他知道這鹽政就像已經爬滿蒼蠅和小老鼠的蛋糕,已經到了不得不見血的時候。大明鹽弊根本不是張敏那種改革就能解決掉的,隻有將這些蒼蠅和小老鼠打怕了、打死了,這種才能夠保住朝廷該有的蛋糕。
其實任何時代都是如此,一旦哪裏能夠產生源源不斷的金錢或利益,那麽那裏必定會滋生出利益集團。
即便是後世文明的時代,一些領域同樣不乏蛀蟲的存在,他們通過種種手段蠶食著該領域的糖分。
文官集團所向往的周朝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童話故事,故事的背景離現在已經達兩千年之久,而且任何時代的官員都必定存在私心。
至於朱熹“顧天理,滅人欲”的理念,或許是治理天下的一個方法,但有幾個官員能夠“成聖”?
大明所轄的土地是兩京十三省,底下有超過一千四百個縣,而這裏有多少個京山縣存在,又有多少個像黎光明這樣的人呢?
朱祐樘看到這些從地方遞上來彈劾王越的奏疏,不僅沒有動搖自己重用王越的念頭,而且還恨不得將這些官員殺之而後快。
“陛下,這是會極門那邊剛剛送上來的奏疏!”郭鏞抱著一堆奏疏進來,又是進行匯報道。
朱祐樘不由得伸手揉了一下額頭,這兩京十三省的奏疏已經夠多了,偏偏底下這幫京官一些都不安分。
由於這些天都罷早朝,致使奏疏是迅猛增長,數量都已經超過了地方送上來的奏疏。
若這幫京官老老實實上奏政務還好,但偏偏都是一些遞給自己的奏疏,說好聽些是直諫,說難聽其實就是在教自己做人。
朱祐樘翻開一本,當即便是苦澀地道:“又是馬文升?”
“陛下,這三份都是馬文升的奏疏!”劉瑾知道新任的都察院左都禦史馬文升已經成為頭號刺頭,拿起另外兩本小心翼翼地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