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使者當場離去。
清廷的文武百官還微微錯愕,就這麽走了?
之前來的時候,每一次都要洋洋灑灑說一大堆的,甚至每一個要求都說得清清楚楚。
之前每一次,都慷慨激昂,充滿了威脅和憤怒。
而這次,就隻是說修約,但修約的具體內容,也一個字都不提,隻是臨走之前,把國書遞給身邊最近的一個官員。
這個英國使者走了之後,禮部侍郎道:“皇上,以前英夷使者在朝堂上無禮之極,態度傲慢,動不動出言恫嚇,而如今這個使者,態度狼狽,可見葉名琛實在是打中他們的痛處了。”
“之前這些洋夷使者,是非常難纏的,現在也變得老實了,葉名琛確實幹得不錯。”
“記得有個洋夷使者,蠻橫之極,還在朝堂上提出決鬥,如今這個使者灰頭土臉,那些恫嚇威脅的言語,卻是半句話都不敢說了。”
“還是僧王**得好啊,先關他半個月,身上的戾氣磨一磨,來到朝堂上見皇上,也就乖巧了。”
不得不說,這次的英國使者從表麵上,確實平靜了許多,沒有什麽慷慨陳詞,更沒有吹噓說我大英帝國有多麽強大,我們的軍隊何等厲害,更沒有威脅說要打哪裏哪裏。
所以在朝廷官員看來,這些英國使者已經被馴服了。
不敢再放出什麽張狂之語了。
“以後都這麽幹,再碰到洋夷使者要來見皇上,如果是有敵意的,都先關上半個月,磨一磨性子。”
接下來,大家就把這件事情擱置到一邊了。
沒有太把這個英國使者當一回事,接著議下麵的事情。
“皇上,臣彈劾江西巡撫蘇曳,不務正業,不講規矩,竄訪四川、雲南等地,請皇上懲罰。”
“皇上,臣彈劾年江西巡撫蘇曳,逾製納妾,大肆斂財。”
幾個禦史彈劾蘇曳,卻也不痛不癢,被皇帝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