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前來參加詩會的大多數儒生都清楚自己的能力,並不奢求能夠摘得桂冠,但求能在杜崇那裏混個眼熟,這樣也不枉走這一遭。
此時杜崇已經拿起了第一張作品,他皺著眉頭讀完了整首詩,隨後搖著頭歎了一口氣。
“看來今年這些晚輩的水平也都不怎麽樣啊……倒是像芷若你這種有能力的,但不願意參加詩會,可真是一大損失。”
杜崇說著,眼神便不由自主的看向了自己的孫女。
“芷若?你難道是在找什麽嗎?”
杜芷若現在正在翻看著作品上麵標注的姓名,杜崇見到這一幕很是好奇,難道還有人值得自己的孫女如此重視?
杜芷若聽到自己爺爺的聲音,手上的動作突然頓了頓,她抬頭尷尬地笑了笑,說道。
“爺爺,我就是粗略的翻看一下,或許今年有能夠入了您的法眼的作品呢?”
“原來如此,那便辛苦你了。”
杜崇沒有太在意,轉頭便繼續翻看自己麵前的詩詞,但是卻始終沒有一個能讓他眼前一亮。
“唉,大梁文壇難道真的要這麽一年比一年衰退下去嗎?今年這麽多過了初審的作品,應該會有一些出色的吧……”
杜崇自我安慰的說道,他翻開下一張作品,名字那一欄上赫然標注的是崔少卿。
“哦?這是崔峰雲那家的小子,素來聽說他文采過人,不知道這首清平調能寫出什麽花來。”
杜崇饒有興致的開始閱讀起來,不過現實卻再次令他失望無比。
“看來這小子的詩詞也不怎麽樣,雖然有點想法,但是缺乏雕刻打磨,如果能夠在用點心的話,可能會榜上有名。”
即便杜崇給出的評價並不算高,但是他還是將崔少卿的作品放在了待定的位置,不為什麽,全都是依靠著同行的襯托……
能夠把崔少卿的作品給挑出來,充其量就是在矮個子之中挑將軍罷了,如果連續幾年中秋詩會都沒有出個像模像樣的結果,那麽這詩會也就沒有什麽舉辦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