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都說明朱厚照並不像史書中寫的那樣胡鬧愛玩。
他在位期間赫赫有名的寧王造反,群臣也都是在幫著隱瞞,王瓊再忠於朱厚照也是孤身一人,他隻能派王守仁去做江西巡撫,希望能得到一些變故。
而這場戰役或許真是天佑朱厚照,王守仁沒什麽正經軍隊,但是就是這樣一支業餘隊伍直接把寧王給活捉了。
季博昶歎了口氣,皇位是兄終弟及,哪怕他們這些造反的藩王再等等,皇位都不一定落在嘉靖頭上。
雖然寧王被捉了,但是朱厚照仍然選擇南巡,封自己為大將軍。
史書上/將這段寫的極為荒唐,但季博昶卻認為,這是他必須做的。
他的身邊早就被楊廷和等人安插了間諜,他留在宮中隻有一個下場,大概是和建文帝一個下場了。
因寧王造反,王守仁和王瓊的功勞最大,所以朱厚照在落水病重時,隻想到這兩人。
哪怕他就算死了,他也要抑製文官。
季博昶長舒了一口氣。
其實後世眾說紛紜,還有的說是想讓王守仁和王瓊說出受/賄大臣的名單,其中肯定不缺乏內閣的人,這樣他就能順理成章的給內閣換血,把不忠於自己的臣子全部更換一批。
這些事還沒來的的及做,他就撒手人寰了。
他的弟弟嘉靖根本無心這些事,隻想著修仙。
季博昶有的時候也會想,如果朱厚照多活幾年,會不會真的能抑製文官集團?嘉靖也不會出個嚴嵩。
他還沒去那個時代,所以這些隻是他暫時的猜想。
或許他把朱厚照想得太過傳奇,高看他了,或許他猜的完全是正確的。
不管如何,他得先救朱厚照。
有一點他可以確信,正德年間的文官確實太囂張了。
連實打實的應州大捷都敢篡改。
本是朱厚照擊退了蒙古韃靼,不說別的,他在軍事方麵的才能不容置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