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卻朱厚照和朱厚熜以外,所有人都疑惑的看向季博昶。
“大明如此鼎盛的漢王朝滅亡後,後人爭說紛紜他的滅亡原因,有人說是因為萬曆荒廢了朝政,有人說因為閹黨,因為王振,有人說是因為流民,因為大明最後一位皇帝就是被流民推下政治舞台的。”
“但之前我也和你們說過,實際上是滅亡於財政,大明到了後期,財政破產,沒錢安撫流民,沒錢鎮壓農民起義,更沒錢和女真打仗,所以導致大明滅亡。”
成化帝朱見深眉頭緊鎖。
雖然從他這財政就出了問題,但他自認為大明的財政就算落在了朱佑樘手裏也不會到崩潰的地步。
“你們懷疑朱佑樘中興之主的身份不無道理,我認為他就是一個普通不過的守成君主。朱見深駕崩後留給他的江山是富庶安康的,但是他留給朱厚照的就是一堆爛攤子。”
“對於蒙古和少數民族的邊防,朱佑樘又設了太原、固原二鎮,成為了九重邊鎮,洪武年間實行開中製,弊端隻有一個,便是讓利給鹽商,減少了朝廷的收入。永樂帝能幾次北征蒙古,也是得益於開中製。”
開中製是秉持著兵馬未出糧草先行的原則,讓鹽商去戶部拿鹽引,保證了邊防士兵的糧食。
老朱掃了眼後世子孫,臉上似乎驕傲的在說,你們都得跟我學著點。
“但是功在當代害在千秋,開中製拖垮了大明的財政。到了朱佑樘這裏,他聽從葉淇變法,將開中製改為納糧開中,從此邊境邊防鬆懈。”
納糧開中實行後,鹽商直接給戶部錢,由戶部發鹽引。
雖然可以快速增加國庫的收入,但是也因此多了很多貪官,尤其是戶部撈銀子的。
弘治末期,維持邊防的經費嚴重不足,邊境自然就衰落了。
“朱佑樘信任文官,甚至將原本由武將主管的五軍都督府交給了文官管著,甚至還有衛所的土地和戶籍,都在文官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