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郡城外一役。
鮮卑人大首領檀石槐死於趙雲槍下。
七萬多鮮卑主力軍死傷無數。
僅有不到兩萬人僥幸逃離了戰場。
加上之前柯最、和連兩個部落的兵力。
中部鮮卑可謂是元氣大傷。
十年之內不用指望恢複過來了。
事實也是如此。
此役之後,三部鮮卑陷入了長時期的混亂之中。
一些勢力強大的首領們,為了爭奪大首領之位。
連年發動內戰。
讓強大的鮮卑人陷入了無休止的內卷。
再也沒有餘力南下入侵大漢了。
直到20年之後,才由軻比能再度統一了鮮卑。
隻是那個時候,他所麵對的可不是懦弱無能、昏聵到家的劉宏了。
大戰之後。
蘇家軍各部主將送上了戰報。
經過劉伯溫的匯總,得出了最終結論。
蘇家軍以不到五千人的戰損,擊潰了鮮卑七萬大軍。
斬殺鮮卑士兵三萬餘人。
此外,還生擒了鮮卑人超過兩萬。
包括檀石槐精心訓練出來的那支騎兵隊伍。
蘇烈為了威懾鮮卑降兵。
下令將死在戰場上的那些鮮卑士兵,全部割下左耳。
裝進麻袋中,令鮮卑降兵們傳閱。
這一舉動,成功的震住了鮮卑降兵們。
紛紛表示願意歸附蘇烈,再也不敢造次了。
蘇烈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雖然依仗機關險境,消耗了不少鮮卑人的力量。
可蘇家軍依然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傷亡。
急需一批新鮮血液補充到蘇家軍中。
而鮮卑降兵,無疑就是最好的選擇。
民族大融合是潮流大趨勢。
早晚是要完成的。
提前收編一部分鮮卑精兵,問題不大。
不過蘇烈下達了硬性規定。
鮮卑降兵的兵力,不能超過蘇家軍現有兵力的20℅。
以免鮮卑人在軍中煽動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