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夭折了!我的姐姐是女帝!

第089章    明朝的要求

爵位,非大功不可封!

盛唐之前,爵位雖高,但終究是人情社會,帝王意誌執掌一切,這就不可避免存在水分。

當今水分是真的少,因這封爵,不僅僅是對內交代,更要對外交代。

一人得爵,功績不足,難以服天下,那誰得爵誰尷尬。

再說了皇位是要更迭,掌禦九州上者多麵子人,僥幸得爵者,老皇帝一走,新皇就算不究,當朝百官也要糾錯,免得貽笑大方。

大環境如此,各國的爵位門檻越抬越高,聰明的如武朝以軍功為藍本,製定出三代一斬的規則,宋朝原本肆意給文臣封爵的習慣,如今也是框架條例重重。

明朝兩百多年,大封天下的隻有兩場。

可不管是洪武年間的開國功臣,還是永樂年間的靖難功臣,封賞門檻無嚴之有嚴,尤其是永樂的靖難功臣,永樂帝為了給自家兄弟,又能得賞有能給天下一交代,賞功大殿愣生生拖到永樂十八年,用十八年的時間,北征徐州,南伐交州,東船下海,一仗仗一筆筆武功記錄清楚,這才將早就訂好的爵位封出去,可就算這……世襲永固的爵位也沒超過兩巴掌。

或許也正是因為爵位難得,明朝武勳在獲得爵位後,並沒有像華夏曆史上那般沉淪,最終被文官踩在腳下,反倒在經過小一段時間飛揚跋扈後,快速調整自身,培養出大批軍籍進士,充斥明朝朝堂,自此將明朝硬骨頭的風格保留了下來。

越是如此,明朝的勳貴也就越要臉!

兩淮暴亂,數十萬災民被人組織起來,攻占縣城,開倉放糧,毀田斷路,斬首侯爵……明朝皇帝,勳貴能忍了才真的見了鬼。

換做別人,忍不了也得忍,畢竟不管怎麽說,攘外先要安內,內部不平,三線開戰哪國都承受不了。

可當家做主的人,是正德,那就真的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