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庸幫助朱元璋處理著中書省大部分的奏章,所以君臣二人經常會有麵見的時候,朱元璋倒是沒有想太多。
“微臣參見陛下。”
胡惟庸還是跟以前一樣表現得畢恭畢敬。
朱元璋抬頭瞥了他一眼。
“何事?”
胡惟庸拱手作揖:
“陛下安排吳王殿下來做工部侍郎,那原先的工部侍郎周禮,陛下覺得調動到哪個地方更為合適?”
朱元璋在腦海之中回憶著這周禮的樣子。
這好像是周顯的哥哥……
對於這兩兄弟,朱元璋還是有一些印象的。
畢竟一家兩個兒子都比較出彩。
在三十歲左右就到了四品官員的地步。
如果不是因為朱肅從天而降。
他對於這兩人還是比較器重的。
不願意寒了這周禮的心,但問題是一個工部隻有一個尚書跟一個侍郎。
不過,工部又有四個部門,分別是水部、屯田部、清水司吏部。
朱元璋思索片刻之後,就對著胡惟庸開口吩咐道。
“把這周禮定成工部郎中,負責管水部屯田部清水司吏部三司掌權吧。”
工部最高的領導自然是公部尚書,他負責製定和執行政策和規矩。
也擔負了監管的職位。
而工部侍郎也就是工部尚書的副手,不過吳王的身份本就比這工部尚書要尊貴許多,也就是說朱元璋將朱肅定成了工部侍郎之後,就相當於是給工部又弄了一個“小尚書”的職位。
所以現在就算是將周禮原本工部侍郎的職位後退,成了工部郎中,但是對於實權來說,周禮是不降反進的。
畢竟周禮之前雖然是工部侍郎。
但是他充其量也就是給工部尚書打下手的一個副手而已。
但是現在變成郎中,可以掌管其他三個工部小部門。
他擁有的權限可就大了許多,而且有足夠多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