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一朝,百姓大多數日子過得並不困頓,水源較多的地方,多種水稻。水源較少的旱地,一般種栗米,或是高粱。
隻有極少數的地方會種植小麥。
別的地方李雲義不知道,但在朱虛,小麥的確是吃不上飯的人才會吃的賤食。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石磨還在慢吞吞的推廣當中,小麥隻能蒸煮食用,口感不如栗米,產量也跟栗米相近,自然不會有人勞心勞力的去種小麥。
說白了,對大漢百姓最重要的是好吃。
不好吃,產量再高,不缺吃的的時候都不會考慮。
發生饑荒的時候,臨時播種又不來及,隻能餓殍滿地。
“叔治兄,高密鬥升栗米千錢。”
郭天對陌生的王修並不信任,隱瞞的話語都被李雲義毫無保留的轉述了一番。
王修聽罷,臉上一陣青一陣紅。他那原本溫和的麵容,也在驚怒之下,多了恨意。
他經營高密數月,自以為能夠掌握豪強命脈,叫他們聽話。卻不料前後不過一旬,自己前腳離開,高密便亂成一團。
這讓顏麵**然無存,殺人的心都有了。
“奸商胡來,還請使君給我一軍,好叫高密城中奸商肅然一清。”
李雲義歎了口氣,按住王修道:“叔治兄勿要著急,我看此事大有蹊蹺。”
殺人自然是最簡單的法子,也符合王修這等文人處置事情的一貫作風。
如果不能解決問題,他們就幹脆將造成問題的人殺掉,如此一來百姓高興,官員也能鬆一口氣。
唯一倒黴的大概就是沒有背景奸商了。
隻要抓住幾個沒有背景的雞,將其殺掉,猴子們就會將糧價降下來。
“蹊蹺,若無有心人策動才是怪事。使君您不知道,此地民風並不淳樸,人人言利。若是用尋常的法子,莫說是平穩糧價,就算想見他們身後的負責人,都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