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正是武老三,眼見漢軍並無攻打淳於的意思,他急著出城,想要倒上一番謝。
此時他看的清清楚楚,漢軍凶猛如虎,之所以不殺自己,應當是李雲義所言的那般——大漢天災人禍連連,小民求生,便無錯。
他是被幼時的弟兄抬舉為首領,一同求生的災民,隻知漢軍凶猛如虎,遇到黃巾便是打殺。
這叫他心中淒淒,想到縣城當中,為虎作倀的小吏,對漢軍也無甚好感。
直到遇到李雲義,他才醒悟過來,人之善惡並非在漢軍或是黃巾,而在人。
李雲義不曾學著皇甫嵩那樣,殺人以築京觀更是叫他沉默許久。
此事已經是下午,陽光火辣辣的,曬得他頭暈眼花。可他仍舊是跪在地上,一動不動。
“起來吧。”
李雲義歎了口氣,他一聽武老三的話,就知道此人跟李越不一樣。
那一日武老三梗著脖子,求死模樣,他曆曆在目。今日一見,卻見這漢子在數日之間,便老了十歲,發鬢染了白色,身形也佝僂了幾分。
可見他能說出這樣一番話,多不易。
“你我都是大漢子民,往日無怨,近日無仇。隻要你願意解甲歸田,重歸大漢,我便許你一條生路。”
“重歸大漢?”
武老三卻是麵色一凝,搖頭道:“我等饑民,遠離家鄉,回不去了。”
“沒有回不去的,隻有不想回去。”李雲義聞言一笑,他見多了這種因為種種挫折,而不能弄清楚自己心中想要什麽的人。
“記住,你是因為活不下去才造反的,而非生性本惡,殘害百姓的惡人。”
那俯身在地上的武老三聽到這話,卻是情難自禁。往常他們與漢軍對峙,對方都將自己當做是賊寇,惡貫滿盈的惡人。
他不否認,黃巾當中好人壞人參半,但他卻是良善之人,從來不做惡事,更不會欺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