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笑罵了一句後,漸漸收斂了臉上的笑意,看向李雲義正色道:“不過話雖如此,老夫還是建議使君,答應了朝廷的詔書。”
李雲義聞言一愣,隨後略微有些詫異的問道:“彥方公何出此言?”
他原本以為王烈在前世能夠幾次三番的拒絕曹老板的征辟,是頗具文人氣節的儒士名士。
沒想到換成董卓這樣的國賊把持朝廷後,王烈就有些屈服了?
可李雲義一琢磨,又覺得自己的判斷有失偏頗。
對方若是真想抱董卓的大腿,剛才馬日磾還在時為什麽不一口答應下來,非要等對方走了,再和自己私底下談論此事?
果然,王烈一看李雲義突然不說話了,連神色也有些不對勁後,就知道對方誤會了,他連忙笑道:“等老夫將話說完了,使君再做判斷,可行?”
李雲義微微點頭,也不做作,直接拱手回道:“雲義洗耳恭聽。”
於是二人從中堂折返,來到了李雲義的書房,相顧無言的坐下後,王烈撫須笑道:“使君從未舉孝廉過,可對?”
孝廉,即孝子廉吏。
舉孝察廉原為察舉二科,自漢武帝元光元年開始,便命令下方郡國各舉孝廉數人,即舉孝舉廉各一人。
在兩漢通常的情況下,孝廉則往往連稱而混同為一科。
孝廉一科,在漢代屬於清流之目,為官吏晉升的正途,漢武帝以後,迄於東漢末年,不少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對漢代政治影響很大。
這也是為什麽馬日磾在得知現在北海郡代署太守,是李雲義這種連舉孝廉都沒有過的毛頭小子後,會如此吃驚了。
李雲義雖然有些疑惑王烈為什麽要舊事重提,經過月餘的相處,對方就算對自己不是了如指掌,應該也了解到了基本情況吧?
想到這,李雲義攤了攤手,一臉無辜道:“彥方公你不是不知道,雲義出身朱虛李家,本是當地的地主豪強,家族中連正經傳家的四書五經都沒有,又怎會有朝中大吏舉薦雲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