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國譙縣
東漢置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在譙治豫州刺史部,管轄2郡4國,97縣,今安徽亳州譙城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分沛國立譙郡治譙縣。魏黃初2年(221年),魏文帝曹丕封譙郡為“陪都”,與許昌、長安、洛陽、鄴並稱“五都”。晉僑置陳留郡,西晉時,在此置譙國,譙縣是治所,北魏兼置南兗州,南朝梁改譙州,北周改亳州,隋複曰譙郡。
東漢時期,州成為一級行政區域。其中豫州刺史部治所為譙(今安徽亳州)[1],轄區在今河南東南部、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東的河南東部、安徽北部、江蘇西北角及山東西南角。下轄潁川郡、汝南郡二郡,梁國、沛國、陳國、魯國四國,縣九十七個。
東漢時期行政名稱,比如幽州是薊縣(今北京),豫州是譙縣(今亳州)等等,並非指的是縣城。《潁川郡,汝南郡,梁國,沛國,陳國,魯國,這些隻是地界名稱並沒有實權。
沛國意義重大,因為這是曹操的老家,曹操本是沛國譙縣人,所以一旦譙縣被全部攻陷,將會影響整個兗州的士氣,如此重要的地方,曹操自然很重視,所以便派夏侯淵和毛玠鎮守譙縣和龍亢縣。
隻不過,夏侯淵如今所麵對的敵人也不是一般人,而是名將張遼。
張遼一路上勢如破竹,連續攻下了蕭縣、酂縣、費亭、以及山桑縣,夏侯淵見狀立刻下令將整個沛國的部隊進行收縮,並將八千人全部駐紮在了譙縣,準備開始守城。
而另一邊的張遼,親率兩萬人已經趕到了譙縣,他不急於攻城,而是下令將譙縣附近的水源全部斷掉,命部下嚴加防守,這樣用不了多久,城中便會不攻自破。
夏侯淵麵色沉重。看相一旁的毛玠說道:“城裏的水源還會堅持多久?”
夏侯淵這段時間也曾嚐試過出城迎敵,隻是,張遼的部隊死死防守,根本就無法殺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