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方來到天火坊前,心中還有些擔憂。
可是見到明遠後孔方徹底放下了心,明遠在鐵藝上的很多見解,竟比他還深刻。
提供的工錢與居所更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為此孔方在接風宴上淚如雨下。
也不怪孔方真情流露,實在是孔方等人的故鄉遭遇旱災,過得實在太苦了。
“孔兄,北方的旱災真的那麽嚴重麽?”
明遠久居京城,對旱災水災等災情有所耳聞,不過沒有親身感受過難以體會。
孔方眼眶通紅,講述起那邊的災情來。
“太原郡、河東郡、上黨郡,還有邯鄲郡四地,連續三年大旱,莊稼減產百姓食不果腹。”
孔方指著不遠處正在用飯的老幼婦孺,說道。
“朝廷要修長城,打百越,我們就得出人服徭役,出糧食納稅,還要出人從軍,太原等四郡百姓活不下去,可不就得另謀生路?”
“我們大人餓上一頓兩頓的還行,老人孩子餓著了,那是要命的,多少人都死在旱災裏呢。”
明遠微微頷首,神色複雜。
“據我所知,朝廷每年會給受災的地方減免部分賦稅徭役,這四郡正在其中,百姓也過得如此艱難麽?”
孔方聞言苦笑連連,說道。
“明大人有所不知,這上麵給減免的賦稅越多,落在我等頭上的負擔就越重啊!”
明遠聽不懂了,怎麽減免越多,負擔卻越重呢?
“明大人,朝廷有法度,大秦考課官員尤其嚴謹,賞罰分明,其中有一項就是要以諸官曹小吏收取的賦稅多少來評定,收取的多則有獎賞,收取的少則有懲罰。”
朝廷頒布減稅的政策,落實到受災的四郡,就是得讓這四郡的官員收的賦稅變少。
這樣一來當年終的考課時候,這些官員的評價一定不會有太好的,頂多是不賞不罰。
換作你是官員,你會怎麽做?當然是壓榨百姓交更多的賦稅來表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