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找我,想為我報考,又有什麽用呢?沒有廠裏的介紹信,我報不了名,沒有廠裏給的假,我沒有辦法去上課,總不見得拋了工作,家裏需要我的工資吃飯呀……”
“那我帶你找廠長說!”
“……還是不要了,連支部委員都幫我們去找過了,可廠長他堅決不同意,說要保證生產!算了,我就這樣吧。反正還是能拿工資的……”
車床前,白校長曾經教過的學生小趙無所謂戚科夫趕來關心,低頭趕工,精神頹唐。
戚科夫到區業餘學校招生辦公室報到後,上班已有一段日子了。他帶著幾個老師開展招生基礎工作時,在現場看到報名學習的青年們求知若渴,就像青苗在春天的雨露中急要吸取營養。他們像極了戚科夫兒童時期在新中國重新獲得學習機會的模樣。
可是,他也確實從其他老師口中得知,有一些單位仍然不支持青工報名學習,認為隻有埋頭苦幹才是對的。所以,他特地抽了時間,來到白校長告知的小趙所在工廠,想爭取幫助更多的年輕人獲得學習機會。
小趙在一次次懇請碰壁後,很是失望。可他認命的回答,並沒有降低戚科夫的溫度。戚科夫還是堅持找到了廠部,不顧楊廠長不耐煩的態度,走進辦公室說明來意。
“哎呀,你這個人怎麽拎不清呢?”楊廠長對這個業餘學校的招生老師相當反感,“平時看過報紙沒有?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生產力,懂不懂?你讓青年工人上班請假去業餘學校讀書,廠裏任務多的時候會因為他們要上學不能安排加班,不是在阻礙發展生產力嗎?”
戚科會趕緊從自己的背包中拿出厚厚的報紙,拉開大嘴笑言:“我當然看報紙,我每天都看的!我特別希望我們國家的生產力發展上去,超過看不起我們的外國人。”
“那你還說什麽?趕緊走吧。”楊廠長皺著眉頭,做出轟人的手勢,“我下午還要給他們開會,讓他們多想想辦法,看怎麽讓產品質量更好、做得更快,沒空和你磨嘰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