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戚,喏,這些都是你們小組要審的樣刊,剛剛送來,你幫忙給老同誌們分一分。”
“沒問題……喲,‘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這好消息各家報刊已經趕出來啦!”
“讓我看看!這個月8號,領導同誌剛剛帶著相關部委負責人到上海視察工作,就開發浦東開展專題研究,還與朱市長一起視察過浦東新區、南浦大橋工地、上海絹紡廠、貝爾電話設備製造公司和遠洋賓館。還不到半個月,政策方麵就明確了,這速度太快啦!”
一年四季以奮發的意誌為動力輪回,帶動人不斷向前。當一年的春季再度將暖意送至江南,吹笑了江水之時,戚科夫熟稔地在報刊評審辦公室裏,與老同誌們一起審看著待發布於報刊上興高采烈的喜訊!
轉頭望著辦公室窗外,戚科夫遠眺浦江對岸,心中想象著那片等待騰飛的區域將來的樣子,不由感歎:“今年是九十年代開局的第一年,光在上海,喜訊就沒有停過:‘長征三號’火箭剛將實用通信衛星送上天,‘菜籃子工程’建設就設定了目標:生產現代化,銷售超市化,產供銷一體化。3月份,市建委又宣布地鐵一號線動工,從新客站一路到人民廣場再到徐家匯,隻要十分鍾與二十分鍾!我記得剛到上海來的時候,大姐為了帶我去南京路看看,光等公交車就等了許久……在其他省份,肯定也是好消息不斷。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是既幸福又有盼頭!”
聽他數算春季裏的喜訊,對比以前的記憶,幾位報刊評審老師也相當感慨:“不要說你剛來上海的時候,就是幾年前,小菜場裏買什麽都要憑票供應。菜式花樣也少,可現在,冬天也可以吃到南方來的蔬菜與水果。‘菜籃子工程’可不是虛的!”“我們以前哪敢想到有現在呢?漕河涇也建起新興技術開發區了,原來我到外婆家去,那不過是一個落後的農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