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少年宰相

第78回 禮金變成了捐款

話說滿三叔正念著官員們的捐銀數目,官員們都感到一頭霧水,官員們都記得今天自己繳納的禮金數目跟念出的捐銀正好相同,但是我們並沒有向什麽組織和個人捐過款呀,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但是最糊塗的還是辰陽縣知縣曹行健,因為曹知縣今天並沒有向滿丞相家裏繳納禮金,而且曹知縣也從來沒有向什麽組織和個人捐銀五十兩,曹知縣認為一定是滿丞相搞錯了,於是曹知縣站起來大聲說:“慢慢慢!念捐銀數目的是滿丞相的老叔吧,老夫以為老叔一定是搞錯了。滿丞相認得老夫,老夫乃是辰陽縣知縣曹行健,老夫可從來沒有向什麽組織或者個人捐獻過五十兩銀子,老夫也從來沒有五十兩銀子可以捐獻,請滿丞相你查證一下再與公布。”

曹知縣這麽一說,官員們都紛紛提出是搞錯了。正當大家說過不休,滿朝薦頻頻招手示意大家安靜,待大家安靜下來,滿朝薦平和地說:“官員們,我家三叔念的數字沒有錯,錯的是我還沒有把事情說明白。是這樣的,今天大家來我滿家山莊喝喜酒,都繳納了一定數目的禮金。我把大家的禮金都收了,不收不行呀。辦喜事收禮金,其風俗源遠流長,數千年文明史,講禮義,講禮尚往來,一家有喜事,親戚朋友聚而慶賀,同時繳納一定的禮金。今天是我滿家山莊竣工慶祝的大喜日子,官員們和親戚朋友們也都繳納了一定數目的禮金,禮金都登記在這個簿子上。剛才我三叔念的數目就是官員們今天繳納的喝喜酒禮金。那麽我為什麽要把禮金說成是捐款呢?是這樣的,朝薦以為,辦喜事收禮金這個習俗應該有所改變。大家都知道,對於家境比較寬裕的人家來說,繳納一定數額的禮金不是壓力,但是對於許多貧困家庭來說,喝喜酒交禮金成了一個不小的壓力。近些年來,喜事排場越搞越大,禮金數額也越來越大。你們看看我三叔的簿子上,今天官員們繳納的禮金都是多少?你們看看,我們辰州府的王太守就繳納了二十兩銀子,辰州府的官員們都是二十兩銀子,辰州衛王大人和辰州府分守道郭大人都交了十五兩銀子,各縣的知縣大多數都是十兩銀子,最少的也是六兩銀子。大家想想,官員們來我滿朝薦家裏喝一杯水酒,就繳納了二十兩銀子,十五兩銀子或者十兩八兩銀子,我滿朝薦不是太賺大了吧?再說,官員們那十兩二十兩銀子容易得到嗎?我滿朝薦清楚,做官的人如果不貪汙,僅僅靠政府給你的工資,家裏並不很富裕。一個七品知縣,一個月的工資也隻有七兩銀子。你喝一次喜酒就花去一個多月工資,你家裏這一個月生活怎麽樣度過?我們辰州府的官員們禮金都在二十兩、十五兩,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本來,我滿朝薦不想大家交禮金,但是行嗎?你們把禮金都帶來了,裝在口袋裏急得蹦蹦跳,要大家不繳納禮金行嗎?沒辦法,我滿朝薦隻得收下。禮金收完,我的三叔打了一下合計,嚇了一跳:禮金總數達到二千多兩銀子。近二百名官員繳納禮金達到二千多兩銀子,我滿朝薦發了,但是官員們虧了,官員們說是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