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杜如晦、長孫無忌、程咬金這幫陛下旁邊的近臣加入戰場,朝堂之上的風向標一時之間就變了。
程咬金更是以自身舉例支持陳不飛的提議,這讓不少圍觀爭論保持中立的大臣們也開始偏移自身立場。
而李大人為首的儒林豪門階級的眾多官員,也從中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陳不飛嘴角微微跳動,不露痕跡的看了李世民一眼,心裏暗罵了一聲老狐狸。
推行科舉製其實已經是勢在必行的結果,李世民作為千古一帝,其實早就下定了決心。
隻不過這個提議由誰來開啟,是一門學問!
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這些人自然沒辦法開口。
因為他們也算是出身儒林豪門階級的子弟,若是一昧的擁護推行科舉製,那麽必然會徹底得罪身後的派係,成為朝堂之上的孤臣。
同時也會被儒林豪門階級戳著脊梁骨唾罵,稱之為罪人,以後還如何自處?
至於程咬金這些武將,對於推行科舉製其實沒多大話語權。
因為他們畢竟不是讀書人,而自古以來文官和武官之間就有著天然的對立,大唐雖然不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可關於文治方麵,武將的權力的確小很多。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打頭陣的人出現。
李世民不可能親自下場,他是當今聖上,哪怕他決心改革,也不可以由他提出來推行科舉製。
因為李世民乃至整個皇室能夠稱帝,都是拜儒林豪門階級所賜,這時候李世民如果親自表態要推行科舉製,廢除保舉製,那就是過河拆橋的行為,恐怕會影響帝王的威望和聲譽。
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挑起事端的不安分因素出現,而陳不飛就是擔當了這個角色。
畢竟現在大唐君臣之間的關係,還沒有後世清朝那般差距巨大。
君王的確是真命天子,九五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