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的人支持讓大理寺王大人過去,這些人當然是以胡惟庸馬首是瞻。
“這個奏章是胡丞相送上來的,胡丞相,你覺得讓什麽人去比較合適?”
朱元璋好像是在給胡惟庸一個麵子,所以才會如此問。
胡惟庸心中大喜連忙的回應。
“刑部尚書有許多的事情要操勞,查辦一個小小的官員,不需要讓刑部上訴過去。”
“而且這隻是初步的查案階段,所以讓大理寺的人過去,這就足矣了。”
“我看王大人心思細膩,頭腦靈活,他過去一定能發現更多的細節。”
“當然我這也隻是一個提議,一切還要靠陛下定奪。”
胡惟庸把話說的可是非常的漂亮。
正所謂仇恨會衝昏一個人的頭腦,胡惟庸沒有把這個事情往深處想。
“行啊,那這個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
朱元璋點頭答應,然後又繼續的早朝。
三日之後。
海津布政使孫和平被帶過來了。
早朝。
剛剛開始就充滿了火藥味,所有的官員看著孫和平的時候,目光都不一樣,又全都一樣。
總結起來隻有幾種目光,那就是貪婪和嫉妒,還有可憐和悲哀。
貪婪和嫉妒的人都是淮西黨這些人。
而目光中帶著可憐和悲哀的人,都是那些不相幹的人,他們認為孫和平有罪受了。
淮西黨的人主動的蹦出來,在口誅筆伐孫和平。
“身為布政使,孫大人卻不能好好的管教手下的官員,我懷疑你和趙文泰同流合汙。”
“海津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人不貪汙,但是孫大人對此毫無察覺,不得不讓人表示懷疑。”
“孫大人隻顧得數著從下麵送上來的銀子了,又哪裏能惦記著百姓和朝政。”
有人在嘲諷孫和平的時候,還故意嗬嗬冷笑了兩聲。
“我看孫大人得了趙文泰這樣隻知道撈錢的官員,怕是臉上都笑開花了,畢竟這錢分的可是極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