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魏征如此發言,搗鼓這事的那些大臣感覺到一絲不對味。
“大人,剛我們都是開玩笑的,如果您真的覺得韓秋是功臣,我們也不會說什麽。”
“不過,比起以往功績,我們還是比較認可你的。”
韓秋也是無語,這些人,拍馬屁功夫可真是會。
明明是想把魏征當槍使,現在看著事情不對,馬上轉變了策略,做到兩不得罪。
這些人雖然看著聰明,實際上已經是引起了魏征的反感,當即就被冷落了。
一般大臣是不敢得罪魏征的,何況,他們隻是想打壓一下韓秋,不必要引起糾紛。
看著這些大臣退去,韓秋也是看在眼裏。
這些被勸退的官員,之後肯定是不敢找魏征麻煩,隻不過以後可能會生分一些。
韓秋覺得,魏征完全可以跟他們客套,甚至來刁難一下自己也可以。
即便是假裝應付一下也好,可是對方並沒有這麽做。
這讓韓秋覺得,這魏征,或許是一個可以托付的人。
在以往,他們是競爭關係,魏征一直也是太子那邊的人,李世民這邊皇親派想融入對方,但一直都被排擠在外。
李世民也是出過主意,但是最後不了了之。
這魏征,太過於倔,不好收邊。
實際上,韓秋覺得,也不用收編,朝堂之上,有不同意見的發言更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意見才是最好的。
宴會上,關於韓秋的話題還在不斷,一些官員覺得,應該重新編排一下了,尚書令這個位置,或許並不適合對方,應該找一個合適的才行。
韓秋明白,這些官員,想把自己安插在武將或是謀士官的那層麵上。
如果說尚書位置空了出來,那麽爭取過來幾乎來說能橫著走一時了。
不過討論歸討論,他們知道李世民的口風,是不會輕易調動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