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知不覺來到九月,陳堪在中秋夜宴那日寫下的兩首小詞,被文臣們聯合朝廷準備修撰永樂大典的消息自發的宣揚了出去。
於是,陳堪就這麽莫名其妙的在士林混上了一個讀書種子第二代的稱號。
文臣們這麽做,多少是有點兒投桃報李的意思在裏麵,畢竟陳堪提議修撰永樂大典,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他們這些建文降臣。
同時,陳堪即將與常寧公主大婚的聖旨業也明發天下。
如今,工部正在加緊公主府的修建。
公主府的位置就在秦淮河邊上,距離陳堪的宅子不遠。
名利雙收,不外如是。
周禮六禮之中的前五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這些在陳堪看來無比複雜的事情。
被方孝孺這個他在世界上唯一的長輩盡數包攬。
這些事情都會由方孝孺,以及師娘鄭氏去向陛下以及徐皇後還有禮部商議。
所以,麵對即將到來的婚事,陳堪可以說是沒有一丁點參與感。
但這不代表這些日子陳堪就閑著沒事做,恰恰相反,他差點忙成狗。
因為他不僅要去國子監上學,還要隨時過問五城兵馬司的事情。
尤其是在五城兵馬司向地方上滲透,以及關於白蓮教,佛子的調查更是手拿把掐。
同時,他還要抽出時間來研發肥皂與香水。
就這些瑣事,差點把陳堪忙得暈頭轉向。
初秋的江南籠罩在朦朧的煙雨中,但這一絲帶著涼意的秋雨,完全影響不到普定侯舊宅後院裏熱火朝天的景象。
陳堪坐在一架懶人太師椅上,頭頂著一把巨傘,額頭上還冒著熱氣,顯然也是剛忙碌完。
在陳堪身前,上百名下人有條不紊的忙碌著。
一個巨大的灶台被磊在後院的小湖邊上。
灶台上,一口大鍋正在熬煮著一鍋氣味難聞的**。
鍋裏的**已經在咕嘟咕嘟冒著熱氣,熱得添柴的下人一頭水,也不知道是雨水還是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