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梁豪商

第八十章 生活在海上的人

古代采珠人被稱之為“疍民”,也叫做“蛋民”,常年在水上漂泊定居。

珍珠取自於蛤蚌,而蛤蚌又生長在海底,因此便不得不涉及到打撈。

古人開采設備十分有限,全都得靠人工,且沒有氧氣瓶一說,隻能依靠水性,憋氣潛水,下海捕撈。

沿海地區有許多島礁,均以“洲”命名,多數靠海貨發財的疍民都盤踞於那裏。先前在西湖邊所遇的何香蓮曾說過,她的母親便是“梅子洲”上的采珠女。

想要采購珍珠,必須得乘舟上洲。

宋澈上午出發,先到各大珠寶行做了市調,將珍珠的基本價格與采購渠道弄清——

由於開采難度極大,珍珠價格自然也高,一顆圓潤光亮,大小適中的珍珠,往往能賣三百文一粒,若是買一串珍珠項鏈,至少得花上兩到三貫銅錢。

至於瑪瑙與珊瑚,往往生於深海,水性再好的人也扛不住海水的壓力,開采珊瑚瑪瑙必須使用大船,撒鐵網與鐵鉤,收獲渺茫且不說,對海底破壞性極大,也正因如此瑪瑙珊瑚價格高得離譜,即便是大珠寶行也不過寥寥幾件。

珍珠與美玉才是杭州珠寶行業中主打產品。

一個空殼子店鋪,想要重新做珠寶生意,幾乎是不太可能,宋澈便想著將產品放低端些,走質量不行便走數量——

珍珠講究“圓潤”二字,若是奇形怪狀,色澤黯淡,將會大大貶值。

壞珠猶如雞肋,食者無味棄之可惜,疍民們便想了個辦法,將上乘珍珠賣給珠寶商,劣質珍珠則賣給藥鋪與胭脂店。

藥鋪與胭脂店會將采購來的劣質珍珠研磨成粉,用以入藥或做成化妝品,美白養顏十分有功效。

在對珠寶店做完市調後,宋澈又訪了幾家藥鋪與胭脂店,發現它們之間有個共同特點——雖是有珍珠粉賣,用量卻並不高,往往一角珠粉便能賣上三五個月,且珍珠粉再次也是用珍珠磨出來的,價格比普通藥材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