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在驛站歇下來,上官南和兩位隨從自去收拾,小幽習慣性地在驛站四周‘隨意走動’,祁玉知道荊竺肯定要重新查看地形圖,沏好茶水之後便整理屋子和被服,並且把隨身攜帶的筆墨紙硯也準備好了。
“再往前不足百裏是‘光化縣’(今湖北省老河口市),漢江右岸就是‘穀城縣’,這兩處依山傍水,又同在漢江邊上,陸路水路都方便,設立學堂都較為合適。”荊竺道,“一會吃完飯跟南叔商量一下,學堂和安置點就設在那一帶。”
“先生,我覺得圖上還是不夠細致,說不定我們到了光化縣又會有轉機。”祁玉道,“一兩百人的安置不是那麽容易的,新建居所和學堂是不可能了。”
次日辰時三刻眾人上馬出發,按照荊竺和上官南的商議先去光化縣衙,果然跟祁玉的估計一樣,縣令看過唐敖大人的公文之後滿臉難處,一個小小的縣城想要在幾個月內騰出那麽大的居所著實不易。
還是縣丞出了個點子,朝著北邊沿江而上二十裏,山坡上有一座荒廢的寺廟,大殿正好可以作為學堂,修繕的同時再增加一些民宅院落,用於安置部分腿腳不便的女眷;而山下有兩個小村子,可以讓村裏人幫忙騰出一些民宅。
可是一提到費用,縣令和縣丞便不複多言,遲疑了片刻,荊竺提議由縣丞領著眾人前往寺廟,順便也看看小村子的情況。
二十裏路轉眼間便到了,眾人在兩個小村子看了看,有一家車馬店可以提供臨時歇腳的空房,有人聽見縣丞大人說要準備開辦學堂,主動幫著去聯係空房子,好歹得有個安身之處。
出了村,不遠處就是寺廟,還算不錯,寺廟雖已荒廢,但是外表看起來並沒有什麽損壞,清理掉寺外的雜草再稍坐修補刷新即可。
進入大殿,荊竺看到佛像已經倒塌,有幾縷光線穿過破損的屋瓦投射下來,地麵還算平整,四周還殘留著篝火的灰燼,大殿兩邊有方丈室和住持室,可以留給教書先生使用,兩側的禪房雖然沒有了床榻,仍然看得出這裏曾經容納過至少五十位僧侶,可以改造成孩子們的休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