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馬超率部衝破叛軍第二道封鎖線的時候,在叛軍營地外不遠處的一座小山上,一個雄渾的聲音帶著讚歎之意響起:“此人便是馬孟起吧?當真是少年英雄,名不虛傳啊。”
這個聲音的主人,長著一張國字臉,臉上滿是威嚴,年級大約在四十歲上下,手中提著一柄古錠刀。
“沒錯。看來陛下對馬孟起的封賞,還是輕了一些啊。如此少年俊傑,若不重用,倒真是可惜了。”
接口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受當今大漢天子劉宏之命,率軍前來平定韓遂叛亂的當朝黃門侍郎鍾繇,他的年紀與孫堅相仿。
話說這黃門侍郎鍾繇,在接受了劉宏的聖旨之後,抓緊時間調兵遣將,挑選出來一批人,然後便一路疾行趕來了西涼。在行軍到隴縣附近的時候,部下的探馬回報,說有一支騎兵部隊竟然以不足萬人之眾,向韓遂的大營發起了衝鋒,看旗號,主將乃是“馬”姓之人,但無法確定是否為武威太守馬騰的隊伍。
乍一聽聞此事,鍾繇和先前說話的那個國字臉將軍,都是微微搖頭歎息,他們認為此舉太過冒失,以韓遂的勢力,不足萬人的騎兵隊伍前去衝營,與以卵擊石何異?可不管怎麽說,既然是向叛軍發動攻擊,那必然便是自己人,於是鍾繇便催促部下加快腳步,在最短的時間內來到了先前馬超駐軍的那座山坡上。
在來到山坡上之後,鍾繇與那個國字臉將軍商議決定,先觀察一下戰場局勢,然後再設法製定戰術,將陷入叛軍大營的騎兵隊伍營救出來。畢竟朝廷隻給了他們八千戰士,其中泰半還都是戰鬥力堪憂的弱兵,若是直接衝殺下去,怕是連自己都要交代在韓遂的大營中了。
可是在看到營地中的戰鬥之後,鍾繇的心中出現了巨大的反差,他萬萬沒有料到,衝入叛軍營地中的那支騎兵隊伍,在一個看上去年紀並不大的少年人率領下,竟然勢不可擋的接連突破了叛軍組成的兩道封鎖線,其戰術運用的精妙、自身的英勇以及部下騎兵的精銳程度,都讓見慣了大世麵的鍾繇感到深深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