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人穩穩坐在政事堂最裏麵的屋裏閉目養神,麵色深沉似水,這是作為一國重臣的氣度,講究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你一個宰相若是遇到事慌慌張張的,下麵的人怎麽辦?不管遇到什麽事,喜怒不形於色,天塌下來了也不能失了分寸,萬事講究一個穩字。
老大人的年紀不小了,隻比張老相公小一歲,也早該致仕了,前幾年想退,西夏賊人鬧起來了,隻能硬頂著。今年過完年上了致仕的奏章,陛下批了兩個字“不準”。老大人又上了一道,陛下又批不準,老大人剛要上第三道,陛下帶著皇後去了他家。
大宋規矩,朝堂老臣致仕要三請,意思是皇帝挽留你不讓你退休,要連續三次,最後皇帝才會勉為其難的同意,是為了顧及老臣的麵子,不能總拒絕,這裏是表示了君臣關係相得,臣子非要養老,皇帝舍不得但沒留住。
老大人誤會了官家的意思,以為到了結局了,要上第三道,官家急了,帶著媳婦來了,扯著老大人袖子道“:愛卿要棄朕而去耶?”沒辦法,隻能繼續把大宋這架破車拉下去,這一口氣又拉了八個月。
走不了了,隻能繼續幹下去,今年事特別多。遼人來就要增加歲幣,西夏人來也要按遼國規矩辦,一個個都拿大宋當軟柿子捏,都想著來要錢。別說沒錢,有錢也不能給啊,遼人那邊你這次加了,過幾年他還要加怎麽辦?再加?
西夏也想要錢,還要仿照遼國,說不給就打,也不能給啊,如果給了,吐蕃大理高麗倭國安南琉球都來要呢?你都給?
老大人沒辦法,隻能拖,拖下去,拖到什麽時候算什麽時候,拖不下去了再說,你哪怕能拖下去一年最後給錢了,你不是還少給了一年嘛。
事情就是這樣,一拖二拖的拖出變數了,慶州一場血戰,把個西夏名將給斬了,範大人調兵遣將又把剩下的名將弟弟也弄死了,西夏派來偷襲慶州的兵馬一個沒漏,全軍覆沒。從那以後遼人再沒提過增加歲幣,西夏人也再沒來叫囂什麽仿照遼國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