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文德殿上接到那個奏章的時候,李世民都是下意識的覺得他接到的是請求封上梁山英雄的奏章。
所以,當他看到那張奏章的內容的時候,他懷疑自己認錯了字。
但實際上從唐到宋的漢字變化並不太大。
讓他如此吃驚的是,那個奏章是奏請他下令,讓宋先鋒班師回朝。
他看了看那個奏折的主人,問:“按照蔡太師的主意,宋先鋒,收兵罷戰,班師回京,那被擒的遼國將領又當如何?”
蔡京顫巍巍說:“以臣等的意思,理應釋放還國。”
李世民霍然而起,忍者怒氣問:“那奪來的城池是不是還得還回去啊?”
蔡京:“聖上英明!以臣所見,所得的府庫器具,也需要交割遼邦歸管。“
李世民內從未有過的淩亂:“我是誰?我在哪兒?
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聽到了什麽?
難道不應該斬草除根乘勝追擊嗎?
難道不應該褒獎將士收複山河嗎?
一場場血戰取得的戰果,要全部葬送?
實在讓人忍無可忍。
然而更讓他忍無可忍的是,群臣以蔡太師馬首是瞻,齊聲附和:“蔡太師言之有理!”
打下的城池要還回去,血拚得來的勝利要一筆抹殺,這種事實在讓李世民聞所未聞。
更讓他匪夷所思的是這種意見會在朝堂之上被如此大大方方地提出來。
這種意見要是在唐被提出來,秦瓊敬德侯君集隨便一個出來直接拿刀拿配件就砍了,就算是魏征房玄齡杜如晦那種夫子也能氣的拿竹簡砸死說這話的人。
這種混賬到這個地步的話還得到了其他朝臣的讚賞,所有朝臣一起努力地說服國君打贏也要討好對方。
在那一刻,李世民真的三觀被震碎。
唐變成了宋,並不是健舞變成軟舞,並不是身材從豐腴變成瘦弱,並不是衣服的顏色從豔麗到清淡,並不是衣服的樣式從開放到保守,而是,盛唐的熱血和自信被抽走了。所有需要堅守的正氣,開拓的精神,雄心壯誌,豪邁和肝膽,通通變成了卑躬屈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