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憲是偵察兵出身,捉蛇剝皮生吞,殺馬剔肉生吃,這都是常有的事,半年前還幹過一回。
民以食為天,餓極了什麽都能吞下去。
但生吞活剝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偶爾為之渡過難關尚可,長此以往沒有人受得了,起碼李憲就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
這個年代沒有打火機,沒有火柴,全部都是火鐮。說實話,使用火鐮打火,真的不是很靠譜。有時候兩個人忙活半個小時,累成兩條死狗,最終也沒有弄出火來。
關鍵問題在於,使用火鐮就必須有火絨。一旦浸水、受潮,除了幹瞪眼之外,就隻能生吞活剝了。
在王官屯鎮,李憲帶領當時的女兵連外出誘敵,有一次就出現了無法生火燒烤的大問題,導致所有人都餓了一整天。
後來轉戰千裏,途中遭受兩場暴雨侵襲,李憲來到這個時空之後,第二次生吃馬肉,讓他差點就崩潰了。
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連續幾場大戰下來,兩百多重傷員全部“被陣亡”;十幾個輕傷員傷口惡化之後轉為重傷員,最後也“被陣亡”。
輕傷員也“被陣亡”,這種減員對於李憲這個最高指揮官來說,絕對不能接受。
輕傷員也“被陣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行軍途中無法得到開水,隻能在路邊小水溝喝涼水,用路邊小水溝的水清洗傷口。
雖說這個年代沒有汙染,路邊小水溝的水都比二十一世紀的礦泉水幹淨一萬倍,但是傷員因為失血導致抵抗能力下降,一旦轉為傷寒發高燒,就成為不治之症。
看見自己手下的士兵臨死之前都不甘心合上雙眼,李憲內心深處就有一個想法:必須給部隊發明一種永不熄滅的火種,讓部隊能夠半個小時之內喝上開水,一個小時之內吃上熟食。
過去半年時間,李憲反複推演了各種可能性,因為無法得到黃磷,始終都無法把火柴“發明”出來,就更別談打火機了,雖然打火機比安全火柴更早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