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乘風的日記中,他將興兵來犯的二十萬匈奴大軍視若草芥,根本就沒將他們放在眼裏。
這份氣吞山河的傲氣,讓正查看日記的始皇帝滿心歡喜,他不禁想起自己年輕時揮斥方遒,決勝千裏的豪壯時刻。
果然在幾個子嗣當中,唯有乘風繼承了自己的帝王霸氣,將龐大的帝國托付到這樣的後輩手中才能高枕無憂,亦是秦朝百姓之福!
可是,乘風究竟有什麽辦法擊退二十萬匈奴騎兵?
要知道匈奴騎兵騎乘悍馬,腰胯彎刀,作戰時人人奮勇當先,不畏生死,其戰鬥力之強悍往往還未衝殺到陣前,就能令敵方陣腳大亂,不戰自潰。
加上這些匈奴人從小習慣在馬背上生活,餓了就啃牛肉幹,渴了痛飲馬奶酒,即便是長途奔襲也毫不擔心後勤補給的問題,往往能日夜兼程,具備長途行軍的耐力和韌性。
雖說大秦銳士步戰天下無敵,馬戰也同樣驍勇,但此刻據守在邊關的秦國大軍隻有十萬,在數量上已然落了明顯的下風,如果不是有非常手段,隻怕也很難抵擋得住來勢洶洶的匈奴人。
除了分兵馳援邊關外,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麽其他辦法,但短時間內根本就調派不出足夠數量的援軍,這就是擺在大秦王庭麵前的難題。
想到這裏始皇帝心中不免憂心忡忡,然後他便將注意力放在了乘風所提到的火藥上。
這個東西跟之前幾次一樣,同樣是聞所未聞的新鮮事物,始皇帝對製作這個火藥所需用到的材料有所耳聞,似乎跟他曾命人煉製長生不老藥的方子有雷同之處。
但始皇帝也無需過多關心這個問題,根據乘風以往的表現,足以相信他能夠最終拿出一個令人驚喜的對策,火藥也會亦如先前的造紙術、印刷術一樣,發揮出意想不到的關鍵作用。
隨後始皇帝看到乘風說,隻要火藥能夠被順利製造出來,那麽堂堂華夏就擁有了不斷開疆拓土的可能,會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民族被納入大秦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