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決定以後,武植來到公孫勝的房間,將他的這一番考慮,告訴了公孫勝。
如今吳用離開,整個梁山的運轉,都依靠著公孫勝這一位智囊出主意,所以很有必要征求一下他的意見。
說完了自己的想法,武植忐忑地望著跟前的公孫勝,本以為他會不同意,畢竟,從嚴格意義上說,大宋朝廷的招降計劃是失敗的,隻帶走了宋江幾人間對於梁山的實力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損耗。
等宋江等人到了東京以後,按照大宋皇帝的性格,必然會興兵討伐,這場失敗,無疑是打了他的臉。
而宋江的離開,也讓梁山上下出現了波動。
雖然這一次隻有寥寥數人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是並不能排除其他人還有這個心思,隻是礙於武植的威勢,沒有表現出來。
按道理來說,在這麽一個外憂內患的時刻,武植作為梁山之主,不應該離開,而是留下來穩定人心。
出乎武植意料的是,公孫勝在聽完他的想法以後,卻是大力地讚同,這讓武植有些摸不著頭腦,詢問起公孫勝原因來。
“主公,我們梁山是因為一個義字而聚集在一起的,你的做法,秉承了梁山的精神,我當然不會反對。”
武植一聽,也覺得頗為有理,隻是他根本沒有想那麽多,隻是不想宋江他們發生危險。
既然公孫勝已經同意,武植心頭的大石也算是落了地,隻不過,現在還有一個難題擺在他們的麵前。
武植走後,梁山不能群龍無首,需要一個文武雙全,且有威望的人來主事,這樣,才能鎮得住浮動的人心。
本來武植是想讓公孫勝來挑起這個重任的,可是公孫勝卻是連連搖頭,婉拒了武植的要求。
公孫勝本來就是一個追求閑雲野鶴的人,要他出出主意還可以,做一個團體的首腦,他還真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