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成功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趙高和秦二世的例子。在秦朝末年,趙高欲篡位,他編造了一封偽造的詔書,聲稱秦二世已經被廢黜,趙高自己將成為新的皇帝。秦二世得知這個消息後,並沒有立即對趙高采取行動,而是選擇了等待。他采用了引蛇出洞的策略,假裝自己已經被廢除,讓趙高以為計劃已經成功。結果,趙高上當了,暴露了自己的野心,秦二世於是借機滅掉了趙高,成功地保住了皇位。"
"然後是失敗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石勒與苻堅的故事。在五胡亂華時期,石勒想要吞並苻堅的秦國,他采用引蛇出洞的策略,假裝自己已經準備好攻擊秦國,其實這隻是他的一個詭計,他的真正目標是趙國。然而,苻堅沒有上當,他看穿了石勒的計劃,於是派兵攻擊趙國,讓石勒的計劃徹底失敗。"
"所以你看,引蛇出洞是一種非常高明的策略,但是同時也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策略。成功的話,可以擊敗敵人,失敗的話,可能會自身陷入危機。"葉秋最後總結道。
楊昭想了想,便告辭離開了禦花園,回到了自己的書房,左思右想覺得這封信不可能是外部勢力所寫,畢竟字跡太過工整,實在是不像那些北方草原莽夫所能寫出來的。
楊昭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抓住這個深藏在朝廷內部的蛇,如何才能讓這個企圖蛇蠍的惡徒現出原形。他想了又想,最後他的想法落在了李世民身上。李世民,那個在朝廷內部有著深厚影響力的將領,那個曾經幾次在朝堂上與楊廣公開對峙的人。他是一個最好的誘餌。
於是,他找到了李世民,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了他。
"李將軍,你願意為了大隋的穩定,為了我們的江山社稷,犧牲一下自己的名譽嗎?“楊昭問道。
李世民一愣,他沉默了片刻,然後點了點頭,”隻要能對大隋有所幫助,我世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