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續命大明朝

第三十三章外出晚歸,秦淮遇芳

“剛才說了,國家的根本在民、在軍隊,如今四民需要安撫你們做的都不錯了,但是兵該如何安置也要提上日程了。”

“皇上,當兵發餉這朝廷已有定例。”

“這些還不夠,你想一個一個嬰孩呱呱墜地,再到長大成人,至少也要十六歲吧,我看我們征兵的最小年齡就是這個,這得耗費父母多大心神,結果打一仗人犧牲了或者殘了,他們身後事該怎麽解決。”

“朝廷有撫恤金啊。”

“這就是我擔心的,那點錢遠不夠他們安度晚年啊。”

“那皇上的意思是?”

“我不是讓內府組建了櫃坊嗎?從殘軍或老軍裏麵,挑出一些可用的沒有好硬生的人交給王承恩,讓他好生安置,其他老弱體衰不能勞作者,按最低的生活標準補助他們,這一部分錢從內府出,另外在執役的,以後每人從餉銀中扣除一成作為養老金,等退役之後按照當年的最低生活標準所需銀兩發放,當然交養老金的軍卒退休金發放是人人都有的,這個錢要放在櫃坊,讓櫃坊運作,如此才能無限循環下去。”

高一鳴又是養老金又是退休金的把史可法給繞暈了,最後又廢了半天逐一為他做了解釋。

“臣明白了。”

“好,你下去擬個章程上來,我批準後就實施,以前讓老兵即流血又流淚的慘劇必須終止,這樣才能快速激發我大明士卒的鬥誌。”

“是!臣明白。”

君臣兩個此次談話也到此終止,史可法忙著去落實高一鳴的安排,高一鳴卻蹲在地上窮搜腦汁的想著有什麽辦法可以應對明年開春的饑荒,如今災相已經顯現,希望從南方采購的魚幹、果幹能足夠多。

在原地又躊躇了半天,他叫來韓讚周,兩人換了便服出了皇宮,在侍衛的護衛下再次來到了兵工廠。

如今的兵工廠已經適應了高一鳴提出的流水線作業,平均每七天就可以造出一門107毫米火箭炮,每半月就能造出一挺加特林,這速度應急基本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