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年七月中旬,陳勳指揮堡內軍戶進行的開荒工程已進入尾聲。
沿著大盤堡的西北方向,這一個月多以來,陳勳帶領堡內的數百軍戶男丁忙碌不止,又新開墾出來二千多畝土地。此時登記在大盤堡軍屯文冊上的田地已經有六千多畝,連土地人口,大盤堡已經算是一個龐然大物了。
此時整個夏河寨前千戶所在冊的屯田土地不過為七十多傾,也就是七千多畝,一年上納屯糧九百餘石。大盤堡一個屯堡,已經快趕得上其一半的屯田地了。
除開墾荒地外,大盤堡的軍戶還挖掘了一些灌井,興修了不少新的渠道水利。這也得益於肥皂工坊的收益,讓劉衍有銀子可以進行一定規模的投資。
不過劉衍也多了一個心眼,自己投入興建的水利設施隻限於新開墾的軍屯中間地帶,以防止興建的水利設施與周邊其他煙墩、屯堡發生摩擦。並且興建的水利設施基本上都是灌井,雖然灌井可以灌溉的範圍不是很大,但是勝在獨立,可以省去不少大嘴架的麻煩。
劉衍如此考慮也是從現實出發的,現在從大盤堡往北與往西,那邊多有王家莊各屯堡,如黃山墩,沙溝墩,風火山墩的屯田地,這些煙墩雖然沒有成規模的軍屯,但是也有一些開墾出來的耕地,算是各處墩軍的口糧田。甚至在西北方向更遠的地方,那邊還有夏河寨前千戶所轄下的各屯田地。
這些地方土地相互交雜,許多還是各軍官們的私田,因此在這些地方修建水利,權利歸屬不明,產權模糊,容易引起爭端,大大影響渠道水利的發揮。
況且水渠水利的修建耗費巨大,工期繁長,工銀口糧如何攤派,修成後如何分水,到時又有數不清的扯皮。曆史上北地爭水激烈,同渠者村與村爭,異渠者渠與渠爭,詣訟凶毆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