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末大軍閥

第二十一章 書吏

三日後,王越帶人在墩外修建好了一處簡陋的牛圈,也是在這一天中午,陳勳等人也從靈山衛城回來了。

此番陳勳等人除了帶回大量的耕牛、農具、米麵之外,同行的,竟還有不少拖家帶口的百姓,劉衍數了數,竟然有二十餘人。

這些百姓個個衣衫破舊,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是拖家帶口,或是挑著自己簡單的行李,一些青壯點的年輕人,則是幫忙挑米趕牛。

劉衍將陳勳叫過來詢問了一番才知道,這二十多個百姓竟是一群流民。

劉衍又驚又喜,問起緣由來,原來陳勳等人此行去靈山衛城,除了買回各樣的物資外,還隨便在州城招募了五、六戶的流民前來,而且還在州城內請人貼了告示,告知大盤墩這邊需要屯戶。

不過遺憾的是,當時聚集在靈山衛城的流民不少,都是山東各處遭了災的苦難百姓。當那些流民聽說大盤墩這邊招人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心動的,不過隨後聽說屯戶都要加入軍戶,大部分人又打了退堂鼓,最後隻有這五戶人家願意前來。

不過對於劉衍來說,這己經算是意外之喜了,劉衍當即吩咐將物資搬入墩內。

經過清點,此番陳勳等人買回來的東西的確不少,除了十頭耕牛之外,還有幾十袋米麵,此外各樣的簸箕、扁擔、籮筐、鋤頭、犁頭、犁架、牛軛、曬席等物也是堆了滿地。這些物什除了耕牛就存於外麵的牛欄外,餘者都是堆入墩內的倉庫內。

劉衍少不了又是親力親為,拿起筆墨紙硯一一登記在冊。

此時新來的幾戶流民不安地站在一旁,劉衍安撫了他們一陣,吩咐兩個婦人為他們煮粥,然後又讓王越指揮他們去搭建地窩子,就在那十戶軍戶的對麵,兩邊相對,等於留出一條街道。

這五戶百姓喝著香甜的米粥,又馬上親手為自己建蓋安住的地方,這幾戶流民都是心安下來。先前的十戶軍戶此時己是以老人自居了,他們的現身說法,讓新來的幾戶居民更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