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中,趙光義端坐正中。兩個兒子連續出事,對他的打擊很大,精神狀態明顯大不如從前。
王繼恩繼續履行他的使命:“有本啟奏,無本卷簾退朝。”
宰相呂端邁出一步說:“皇上,西北節度使王齊賢八百裏加急傳來捷報。”
“哦?有捷報?說來聽聽。”趙光義高興地說道。
“自從我朝拒絕與西夏通商之後,黨項青鹽堆積如山,賣不了錢,黨項人得不到我朝的白麵、大米、絲綢、茶葉,生活已經完全大亂。李繼遷無奈,隻好帶人四處搶劫,但效果不佳,最後黨項李氏發生內訌,西夏王李繼遷被他的族兄砍傷,逃回老家去了。”
“太好了。”趙光義拍著龍椅扶手興奮地說道:“隻要西北安穩,朕就能集中精力對付契丹。這事得歸功於小淩愛卿啊,得賞。傳旨下去,殿前司副都指揮使淩坤晉正三品,封靈威侯,雙龍巷賜宅邸一處,從明日起入早朝議事,。”
文武大臣皆俯首稱頌:“吾皇萬歲萬萬歲。”心中卻是酸溜溜的,這個20郎當歲,毛還沒長齊的小夥子,居然封侯拜將,入朝參政,想想自家兒子,此時還在被窩裏坑老呢。
更酸地是王欽若,他兒子不坑老,各方麵都不比淩坤差,憑什麽差距這麽大。等著吧,如果兒子做了駙馬,一切都會扭轉的。
此時,連赫赫有名的寇準也有些酸溜溜,他今年36歲,已經官拜副宰相,但他20歲時,可是連淩坤的腳後跟都趕不上。不過他畢竟是寇準,這種念頭也就一閃而過,心中思慮的多數還是軍政大事,他上前一步道:“皇上,西夏既然暫時安穩,我大宋是否也應當轉變戰略。”
“哦?寇愛卿有何見解?”
“皇上,臣以為,西北既然安寧,李繼遷既然下台,我們就應該解除商禁,告訴黨項人隻要不跟著李繼遷,不與大宋作對,他們黨項人就會有好日子過。反之如果我們繼續禁止通商,恐怕會逼他們狗急跳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