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蘭又道:“但是,我們可以直接去問呂大人呀。我不是告訴你了,我們李家對那塊荒地根本不感興趣。”
許三寶思忖,這話也挺有道理。
他一直想跟尼德蘭商會方麵獲得軍事援助,但是總不能船來了之後連改造、修理的能力都沒有吧?他需要一個大型船塢。那黑船一聽就知道,其實就是火輪船,在他看來並不稀奇。但是要建造一條木船其實都是極難的事情,何況是鐵船。
一艘四桅西班牙大艦的造價大概折合白銀二十七萬兩,想要造出同樣的火輪船,許三寶曾經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如果全部用錢計算,隻怕要是白銀上億兩。因為有傳聞,一艘黑船的造價高達一千萬英鎊。英鎊在此時的匯率比一兩金子略低,合九兩銀子。
雖然那個黑船在現代人的眼裏看著也不怎麽先進,但是要真的自己造出來,隻怕光有一億兩銀子也是造不出的,因為大明目前沒有任何工業基礎。
不過話雖如此,許三寶還是認為應該買下那塊地,試著建造船塢,培養船工。
大明朝廷的傳統就是辦事不花錢,而叫做皇恩浩**。
當初造鄭和寶船,那可是萬噸級別的,要是換算成同等的後世萬噸排水量的戰船,英國造皇權級戰列艦花了兩億多英鎊,那就是二十億兩白銀。大明怎麽可能有這麽多錢,但是就靠著皇恩浩**,真的造出來了。
尼德蘭人就算肯在軍事上援助他,一艘黑船的價值可是天價,總不可能把黑船開給連船塢、修船廠都沒有的人吧?
許三寶思忖再三,和宋應星、茅元儀、趙九害商議了一下。三個人都是精於造船和鑄炮的專家,特別是茅元儀所著《武備誌》當中,以極其詳細的篇章記載了關於鄭和寶船的研究。商議結果,宋應星和趙九害都沉浸在機甲研究的癡迷中,不讚成在研究機甲的過程中分心。茅元儀卻是大力支持,認為此事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