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聽心聲

第64章 識字太難了,文章太難了,李佑太難了

李佑皺眉倒不是因為拚音法出了什麽問題,而是單純針對這篇文章的。

《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

全書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

這本書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作品多為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其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能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此儒家經典,崇文館教授《論語》李佑也能理解。

但是論語的內容對於李麗質和長孫思怡這樣五六歲的孩子來說,卻是太過生澀和枯燥了。

就拿這一次長孫思怡拿出了的《論語·子罕》來說吧。

這一篇主要記錄孔子言論,重點為孔子的行事風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雖然其中不乏“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樣的名言,但是在長孫長孫思怡看來卻完全都是天書。

不僅僅是在崇文館,其實整個大唐的教育也都是從四書五經開始的,生澀難懂的文章,讓不少有心學習的孩子,也是望而卻步。

【看看這些老學究都幹了什麽,連大人都未必能領悟全部意思的文章就拿來教小孩子了。】

【還好,我現在已經不用再去上學了。】

【看來,大唐的基礎教育問題很大啊。如果是我肯定要從三字經、百家姓這樣簡單的開始教。】

【可惜了,這些東西現代也沒有好好學過,卻是記不得全部了。】

李佑微微有些遺憾的搖了搖頭,接著看起了長孫思怡讀不出來的第一個字。

長孫思怡讀不出來的第一個字,便是子罕的罕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