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節見識到了戚英的武功水準,便把團練教頭的職務交給了他。
黃大節對張敢道:“如今教頭的人選有了,要開始招募壯丁,你就負責這一塊吧。”
戚英聽後一愣,教頭的職務都讓給我當了,怎麽募兵的任務不歸我負責呢?
他本想利用這個機會,招募一批不僅身強力壯,而且還能吃苦耐勞的壯丁,打造一支戰鬥力強勁的抗倭民兵。
組建新軍,募兵是最基礎又很重要的工作,是一支隊伍後續發展的根基。
兵員的成分和兵員的素養,都會影響這支隊伍的後續發展。
一支隊伍發展到後麵,牢靠不牢靠,穩定不穩定,戰鬥經驗能不能傳遞,都和最開始的一批老兵有關係。
老兵不穩戰鬥力就不穩,容易發生軍事經驗丟失的情況。
戚英知道募兵的重要性,但卻不能參與其中感到惋惜。
他明白教頭隻是一個教職,隻負責教練民兵不負責具體的實際軍務。
畢竟自己是個新人,能有個教頭的職務當當就已經運氣不錯了。
鄉團的軍務處理權,黃大節是不會輕易交給別人的。對於戚英這種新人,信任度的建立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張敢的想法和戚英不同,他對鄉團沒有興趣。
他聽到黃大節派自己去做招募民兵的工作心裏不樂意。他是正式官兵哪裏對民兵這種工作有興趣。
他麵色焦慮道:“大人,我們士兵的軍響兩個月沒發了。
要是再招募民兵,不僅需要打造一批兵器,還需要購置軍服,這又需要多少銀子呀。”
黃大節回答道:“沒有兵器暫時就用棍子和竹矛吧,銀子的事情我正在想辦法。”
張敢於是不再多說,帶人在城牆內外張貼募兵榜。
榜上公告寫著:隻要是大明的忠義子民,都可以報名參加抗倭鄉團,協助守護台州城守城,管飽不管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