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朝海患

第一章:名山危機

在山東戚堂村有戶人家在放炮竹。一個年青的和尚路過這戶人家的家門口。

“師傅,你來自哪裏?今天是我兒滿月,進來喝杯喜茶吧。”

“我來自五台山,法號恒智。”

恒智和尚喝完喜茶,看著嬰兒可愛的笑臉,問道:“施主,小孩可取名字了?”

女主人道:“取了名字叫戚英。”

“有緣的話,我想收他為徒。”

恒智和尚喝完茶離去,因為前幾天五台山發生了一件大事,他得趕去抓倭寇。

那些天,一位明朝詩人來到五台山站在山峰上,握著扇子俯視五台山念詩頌景。

五台山位於山西東北部,處於黃土高原、曆史悠久,經曆了多朝帝王的修建擴造,到大明朝時,它擁有寺廟一百多座。

五台山名聞天下遊人如織。詩人在遊覽五台山時,被五台山的奇峰靈崖和千年古刹吸引,因此詩興大發,不知不覺吟詩讚歎。

這是詩人第一次來五台山,這次他來五台山除了看風景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觀看響動江湖的五台山比武大會。

五台山雖是寺廟修行之地,卻和少林寺一般,裏麵養著一群武功很厲害的武僧。

五台山在武學領域享有很高的名聲。為了本寺武學的進步,寺院的先祖曾言:“習武如果長期關門自守,那是會落後退步的,必要的時候也要與外麵切磋切磋,那樣才可以增強武學。”

於是寺廟先祖決定:凡是前來挑戰五台山者,要依次從小輩分逐級挑戰過關。最後勝出者可挑戰方丈。

第一輪挑戰,挑戰者們要挑戰青衣僧。青衣僧是寺院裏輩分最小的恒字輩,年齡少年居多,大多學藝不長。

第二輪將要麵對的是延字輩的青年黃衣僧,這些黃衣武僧都身強力壯,他們習武都在六年以上,是寺院裏的主力武僧。

第三輪是永字輩的中年武僧,他們武功精煉,習武都在十五年以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