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左曹、光祿大夫、宜陵侯息夫躬,既然受到劉欣的寵愛和親近,於是利用皇帝的寵信,頻繁進宮,麵見劉欣言事,議論彈劾,無所避諱顧忌。
漢朝廷文武百官,知道息夫躬身後倚靠的大樹,是至高無上的皇帝,皆畏其口舌,不敢與之爭論,息夫躬的氣焰越發囂張。
宜陵侯息夫躬,特別喜歡上親啟密奏給劉欣,逐個詆毀朝中的公卿大臣。
文武大臣對息夫躬的忌憚很深,遇見息夫躬甚至不敢對他正眼相看。大臣們明哲保身,深怕觸怒息夫躬,招惹禍端,弄得身敗名裂,大多不敢仗義執言,指出施政的不周和失誤。
唯有執金吾毋將隆、諫大夫鮑宣等少數耿直大臣,不肯順從大流,去故意掩蓋真相,粉飾太平,以致禍國殃民。
也因此,這些正直的賢良大臣,不時遭遇皇帝的佞臣息夫躬、孫寵、董賢等人的嫉恨中傷和詆毀。
2
眼見漢朝廷君昏臣愚,朝廷的局勢混亂不堪,日益嚴峻,執金吾毋將隆等賢良士大夫憂心忡忡,預感如此下去,定將危害蒼生,傾覆社稷。
一天散朝,執金吾毋將隆在回府路上遇見了諫大夫鮑宣。兩人性格耿直,誌趣相投。
於是執金吾毋將隆與諫大夫鮑宣兩人邊走邊聊,私下交流,十分投機。
交談之下,兩人不由自主地談論起了朝廷的險惡局勢。執金吾毋將隆憂心忡忡,對諫大夫鮑宣說道:
“鮑大人,如今漢朝廷的局勢,令人十分憂慮。皇帝剛愎自用,高高在上,大臣事不關己。漠不關心。土地兼並日益嚴重,買賣奴婢盛行,賦稅急劇減少,朝廷內宮財政非常窘困。
而欺上瞞下,阿諛奉迎之風卻十分盛行。大臣們唯有歌功頌德,拚命奉承巴結上峰,以保持自己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沒有誰敢於向陛下反映,朝廷困頓的真實情形和百姓強烈的不滿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