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皇帝的舉措,越來越咄咄逼人了。朕這個大漢帝國的太皇太後,難道就這樣忍氣吞聲,讓陛下得寸進尺,敗壞祖宗禮法宗法規矩,禍害社稷嗎?”
眼見劉欣劍拔弩張,咄咄逼人的氣勢,太皇太後王政君憂心忡忡,心生疑懼。
太皇太後王政君的心裏,是越來越不舒暢,甚至對新君劉欣產生了一些不滿、怨恨、恐懼的情緒。
“朕一時大意,小瞧了他們的力量。麵對著新皇帝盛氣淩人的架勢,朕怎麽能夠坐以待斃,束手就擒呢?”
飽經風霜的太皇太後(王政君),不時靜下心來,反複思考著這個十分嚴肅嚴峻的問題。
“朕心裏最清楚,如今局勢維艱,在朕的王氏子孫中,唯一可以依靠,可以信任,又最有能力和智慧的孩子,就隻有大司馬巨君賢侄了。
巨君這孩子,忠心耿耿,一心為國,足智多謀,又具有遠見卓識,哪裏是那些一心追求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能夠比擬的呢?
如今,隻有巨君這孩子還靠得住。無論大事小事,朕還是多多與他商議商議為好啊!”
想到侄兒王莽這個可靠的幫手,太皇太後王政君稍稍安心。
可是,不久,太皇太後王政君又焦慮起來:
“朕頻繁地召見大司馬進宮議事,皇帝陛下和傅佳慧那個老太婆,肯定會心懷猜忌。
然而如今,為了自保,朕也顧不得那麽多了。”太皇太後王政君思忖道。
所以最終,太皇太後王政君還是決定,不顧新皇帝和傅太後可能產生的猜忌和懷疑,依然多次將大司馬王莽,詔到太後宮裏,商議對策,征求處理國事的意見。
2
自從新君劉欣登基以來,不僅是太皇太後,就連大司馬王莽等三公大臣,也是越來越擔心,越來越憂慮大漢帝國的未來了。
三公們見劉欣一意孤行,不聽勸諫,自行其是,對新皇帝是否具有治理龐大的大漢帝國的能力和才幹,失去了信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