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子?開玩笑?別人以為當太子可以高高在上,享受不盡的權利富貴,將來當了皇上還可以後宮佳麗三千。
李承乾不一樣,他可清醒的很。
日理萬機簡直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一不小心就可能亡國。別人覺得他是天資聰慧,他自己清楚自己幾斤幾兩,純粹就是瞎貓撞上死耗子。
隻是這種事情隻有李承乾一個人有數也沒用,眾臣的態度堅決。
李承乾索性開始耍潑。
“不做,說了不做就是不做!我年紀尚輕,百姓自然不會臣服,再加上現如今一旁頡利大軍虎視眈眈。不如等著事態穩定了,民心收攏了再立太子也不遲!”
眾多大臣沉寂下來,半晌以後才幡然醒悟過來“其中含義”。
“原來殿下是為了穩中求勝,步步為營!不愧是殿下啊!”
李世民一聽,但也覺得其中有道理,自己兒子學識淵博聰慧過人,卻非常謙遜。遇事沉著不說,凡事也都是胸有策劃。
雖然仍然覺得可惜,但是卻還是同意暫時緩和。
與此同時在長安城。
頡利退軍,險些戰爭水深火熱的百姓慢慢反應過來,沉寂在劫後餘生的喜悅中。卻有幾個性子衝的人,咒罵皇上無能當縮頭烏龜。
但這樣的聲音很快就被“明事理”的人淹沒,怒斥這些人除了成一時口舌之快外毫無用處,並且紛紛好奇究竟是那一位大人提出如此驚為天人的謀略化險為夷。
李世民仍然記得那日自己兒子所說的話,也心中有數,隨即命人傳揚李承乾的豐功偉績。
霎時間,李承乾的聲望被推至到了頂峰,宮中小到宮女太監,大到王公大臣,都對李承乾遇事不慌亂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雄心壯誌深深感動。
民間百姓也開始口口相傳,除了李承乾之外,沒有第二個人能夠繼任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