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講最後,我把自己探究的結論告訴了大家,就是《紅樓夢》裏麵秦可卿這個藝術形象,她的生活原型,是康熙朝廢太子的一個女兒。那麽這個結論出來以後,我就碰到了一位紅迷朋友,他不太服氣,跟我來討論。當然,我自己的一些結論,並不要求別人都來認同,本來紅學就是一個公眾共享的學術空間,大家都可以活躍起來,各自發表看法。我就問他,你怎麽想不通呢?他說,依他想來,如果曹家藏匿了廢太子的一個女兒,而且被人告密了,事情敗露了,皇帝不會僅僅是讓這個廢太子的女兒自盡,一定會立即打擊曹家。可是他說,你看看書裏麵怎麽寫的呀?書裏麵寫的是,秦可卿在天香樓上自盡以後,賈家不但沒有馬上遭到打擊,反而進入了一個“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新局麵。這家的富貴榮華,還上了一個新台階了!因此,他就跟我討論,問我,如果生活當中確實發生了您說的那樣的事情,而您又說,它是一個自敘性、自傳性的小說,反映到小說裏邊,作者卻又這樣來寫,秦可卿的死亡沒有馬上給賈家帶來打擊,更不要說毀滅性的打擊了,不但沒有遭到打擊,反而賈家情況更好了!這多奇怪呀!
我覺得他這個思路挺有意思的。我估計,看我這些講座的讀者裏,也會有人提出類似的問題,就是說,小說裏這麽寫了,究竟是現實生活當中,大體上就是這麽一個狀況呢,還是曹雪芹在寫這一段的時候,完全離開了生活的真實,去進行憑空的藝術想象呢?
現在我可以很明快地回答大家這個問題,跟我討論的這位朋友,我也是很明快地回答了他。我說呢,在現實當中,恰恰就是這麽一個情況,曹雪芹寫入小說的時候,當然對原始的生活形態有改變,有挪移,有誇張,有渲染,有回避,有遮掩,但是總的來說,現實當中基本就是這麽一個情況。我說完以後,那位紅迷朋友就覺得,有一個新的問題,要跟我討論。我說,你先別著急,因為我在上一講裏麵,最後我自己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得先把我那個問題回答了,咱們再來討論你這個新問題。他也覺得挺逗的,怎麽研究《紅樓夢》,跟套罐娃娃似的,一個問題套著一個問題?我說,這樣研究《紅樓夢》才興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