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發生的戰鬥讓袁紹大驚,戰場現在已經被分成南北兩個部分,兩岸的戰鬥格局略有不同。
北岸的西涼軍在韓陽和紀靈的率領下已經轉攻為守,而南岸的西涼軍則在黃忠的率領下奮勇殺敵。
韓陽此時的目標非常明確,殲滅南岸沒有渡河的十八路諸侯援軍。
自己所在的北岸隻需采取守勢,擋住對手的進攻,等到黃忠支援到達,敵軍不攻自破。
袁紹不知道自己現在該怎麽辦,是繼續進攻還是選擇撤退,他進退兩難。
孫策卻很清楚,如果現在不解決眼前的韓陽西涼軍隊,等到南岸支援到達,他們所率領的軍隊,就會如同羔羊一般任由韓陽宰割。
他又一次地發動猛烈的衝鋒,率領軍隊猛攻北岸的西涼軍。
而在黃河南岸,此時此刻的十八路諸侯聯軍已經被殺破了膽。
黃忠率領的弓兵和魏延統領的刀兵有序進攻,一波接一波的箭雨讓敵軍根本得不到任何喘息。
十八路諸侯表麵團結,實則各自為營,人心不齊,見到這樣猛烈的攻勢,紛紛落荒而逃。
戰鬥很快便進入了尾聲,那些殘餘的兵力瘋狂逃竄,退回幾十裏外大營。
黃忠親自率兵追擊了幾裏,將敵方殘軍近數殺回後,命令將士們收集兵器戰馬,然後準備渡河,支援北岸戰場。
袁紹看到黃忠軍隊渡河後,連忙率領將士阻擊,韓陽和紀靈這時轉守為攻,猛烈衝擊著孫策軍隊,勝利的天平漸漸靠向韓陽。
這時,從側方又殺入一支軍隊,打退了西涼軍進攻的節奏,韓陽放眼望去,率領軍隊其中一人兩耳過肩,麵如冠玉,另一人細眼長髯,麵色蒼白。
通過對三國曆史的了解,韓陽可以斷定,這二人便是那劉備和曹操。
劉備部隊的加入,是韓陽沒有想到的,此刻的戰局對韓陽來說變得有些不利。